2016年07月17日00:19 经济观察报

  进口石油去哪了

  张文扬

  779

  2016-07-18

  张文扬

  青岛港。

  巨大的油轮默默排起长队,拥挤在海面上,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的卸货。家住在青岛港附近的李先生说,“有些大船一停就是半个月。还有新的船源源不断开过来。”

  近段时间,中国原油进口相当火爆。跨洋巨型油轮源源不断地将世界各地的原油运往中国。青岛港并不是特例。上海港的停靠船只也已经密密麻麻,给这号称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又增加了几分运输压力。

  全球供应过剩的原油,距离消化完还很遥远——全球660多艘超级油轮 (VLCC)几乎全都用于将中东地区原油运往亚洲。而日前路透社发布的一系列海上油轮及储油船的卫星照片,则清晰地描绘了全球供油严重壅塞情况:约2亿桶石油被迫在海上漂流或停泊,甚至不停加入新船只充当浮动储油槽。严重的海上交通拥挤问题背后,不难看出的是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问题。

  7月14日,国际油价亚盘时段低位反弹,此前一天油价因EIA原油库存数据公布值不及预期,加之13日早间公布API数据意外增加,油价收跌,跌幅逾4%。

  波动背后,国际原油的价格依然持续走低。目前,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并没有较大改善,依然呈现疲弱态势。英国退欧及其可能带来的脱欧蔓延、中东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加息不明朗等诸多情况,造成国际原油价及成品油价的跌宕起伏。

  最近一个季度,国际油价触底反弹,主营汽柴油价格也进入筑底反弹过程。

  据发改委公告显示,年内第14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将于下周7月21日24时开启。一位长期从事石油交易的研究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得益于近期多次成品油限价调价搁浅,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将继续不作调整,但批发市场或将持续承压,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第一,柴油消费处于淡季,市场需求持续疲弱。第二,南方抗洪形势严峻,影响油品需求及销售。第三,前期累积库存处于高位,中下游多消化库存,进购稀少,加之部分大型贸易商甩货,对主营销售形成抑制。

  6月PMI官方数据50%,引起注意的是国内需求的持续疲弱。在此经济下行情况下,中国大量进口的原油都去了哪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张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中国对于原油的大量进口主要用于石油储备,其他方面还包括成品油(主要包括汽油和柴油)的国内消费及出口、来料加工、汽车的普及所带来的消耗等。

  汽油柴油新动向

  与石油进口大幅增加相伴的是,国内的石油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认为,对原油的需求,一类是刚性需求,炼成汽油,汽车越多,需求越大;另一部分是工业需求、能源需求,即炼制燃料油,这部分与经济增长有关系。6月份PMI的数据表明,经济放缓与能源需求的放缓息息相关。汽油的主要用途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工业型经济为主,发展到人民的消费型经济。

  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研究员胡文国也认为,“石油是混合物,根据沸点不同,原油炼化产生的是一个系列的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沥青、油渣、重油等。目前,汽油生产主要是直接消费,柴油生产出来,可能是一种原料,也有可能直接消费。”

  在消费型经济中,不可忽视的是汽车使用量的增加,以及随之对汽油需求的影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数据,2016年6月乘用车销量达17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7%,仅比5月销量减少0.5%。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黄秉杰的看法是:“私家车数量的逐年稳步上升,对汽油的需求上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油价上升,买了车也必须要开,这类消费是无弹性的;值得关注的是,现在的小轿车就像十几年前的冰箱彩电一样,开始在农村乡镇普及,千千万万的农民开始买车,对汽油的需求也随之提升。”

  统计显示,2016年国内成品油共经历13次调价窗口,其中4次上调,1次下调,6次不作调整,2次搁浅。涨跌互抵后,汽油零售限价累计上调0.34元/升,柴油累计上调0.39元/升。

  一位从事石油交易的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柴油作为主要动力用油,市场需求难有太大下滑。特别是中国市场,因为电商、物流配送的需求极为旺盛,因此价格一直呈现稳中有涨的态势。柴油的价格未来6-12个月小幅上涨的概率较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PMI指数显示的经济下行过程中,今年前5个月,柴油产量下降2.2%——这也许与货物运输和建筑施工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境况有关。目前,柴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工程机械和物流运输方面。鉴于柴油生产下降和出口大规模激增,考虑到柴油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和施工,这表明中国经济依然苦苦挣扎。

  上述石油交易相关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过去柴汽油的炼化比例是2:1,柴油作为农业、船业用油的用量比较大;近几年,主要应用于工业用油、矿山用油(修路)和大的物流运输。如果经济下行,跟国家的数据是有一定吻合性的。”

  张捷对经济观察报说,“拿煤炭运输来举例子:中国目前的煤需求减少了;中国内陆采煤后运到东南沿海,其陆路运输成本相对于目前沿海地区海外进口煤更高,比如从澳大利亚直接进口,海运方便、成本较低。货物运输不景气,对柴油的需求减少,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国的工业经济并不景气。”

  此外,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分析师胡文国认为,近期南方洪水对生产经济活动的影响、渔民的柴油补贴改革、农民的农业用油综合改革,也可能成为减少柴油使用需求的因素。

  石油储备增加

  近来全球油价的持续走跌,刺激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原油用于战略储备的步伐。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原油累计进口15591万吨,同比增长16.5%,成品油累计进口1326万吨,同比增长4.5%。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6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59.3%,逼近60%。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6月的原油进口量为3062万吨,创下了五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大通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的石油储备可能正在接近结束,随着油价暴跌,中国今年为储备目的进行的石油采购量增加了一倍。

  黄秉杰教授表示,就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来看,目前加大石油储备是正确的。“因为经济迟早会回升,很快需求就上来了,价格也会随之上升——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他说。

  常清教授认为,原油价格下跌至三四十美元/桶时,中国适时加大购买力度,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值得肯定。

  一位在石油交易领域研究多年的分析师则表示,进口原油增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内原油产量的不断下降。从表面来看,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的原油进口情况显得很稳健,今年1-5月进口同比增长16.5%,相当于每日大约749万桶。同时,来自路透社的官方数据也显示,5月原油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7.3%,1-5月中国总共生产8500万吨石油,相当于日产408万桶,较2015年同期日产量减少大约17万桶。

  对于原油产量下降的问题,张捷认为,目前中国的石油开采成本在70美元-90美元/桶,而国际油价低于中国石油开采成本,目前进行石油开采是不盈利的;但若中国完全不采油,世界的油价就会立刻水涨船高。目前中国只能采取减少采油量的方式减少亏损。还有一点,对已知的石油资源,存储地下也算一种石油储备。

  在储备方面,中国目前基本依靠政府主导,国有储备与商业储备尚未彻底分离。中国还有一些地炼厂,其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以进口油来进行来料加工、炼制,成品油出口也在增加,也增加了原油的进口量。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