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6日07:24 中国经营报

  电价操纵者

  晏耀斌

  编者按/ 随着发改委价格司前官员李才华、能源局许永盛等案件进入司法阶段,关于电价变化的另一面被揭开。令人惊诧的是,舆论中强势的诸多央企,几乎成建制地成为行贿人,而某些官员一边积极呼吁改革,一边却享受着旧有体制带来的利益。这些双面人背后,恰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层利益格局。

  一线调查

  电价裁判李才华受审 数家央企涉嫌行贿

  电价裁判者的命运,正在等待法律的裁决。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司长李才华被检方指控受贿,在检方指控的过程中,多家国企、央企及其下属企业牵涉其中。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有关渠道独家获悉,李才华在2002年到2013年期间,通过操控“上网电价”,为中国华电、华润电力、大唐电力等数家企业谋取利益,涉嫌收受贿赂共计300余万元。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窝案爆发于2014年,涉及价格司原司长曹长庆及继任司长刘振秋、副司长周望军、副司长李才华、副巡视员郭剑英。截至目前,周望军、郭剑英和李才华等三人已先后进入审判程序。

  相比之下,周望军的“权力面”似乎更广,其涉案包括项目审批、项目补贴以及药品订单价等方面。而郭剑英和李才华则更“专注”,前者涉及58家药企,聚焦药价,后者则集中在电力企业“销售电价”上。

  在舆论看来,三人落马,均与行政审批权力过大、过于集中有关。不过,在定价权相关贪腐案被曝光后,舆论热议之中,改革的步伐已经加速。

  牵涉多家央企

  发改委价格司人员编制并不多,但该司掌控着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医药、银行收费等定价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每一项价格决定,既是对核心利益的一次调整,也触及到群众生活成本的敏感神经。

  记者了解到,检方在指控李才华涉嫌受贿的过程中提及,2007年到2012年期间,华电集团为谋求上网定价,曾分十一次送给李才华礼金95000元。

  在指控过程中,检方提及行贿额度较大的是华电集团、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华润电力等公司。华电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于2007年至2013年期间,曾涉嫌向李才华行贿80余万元。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涉嫌行贿数额为27万元,华润电力湖北公司因上网定价则涉嫌分六次向李才华行贿5万元人民币、2万港元和5000欧元。

  记者了解到,李才华被指控涉嫌受贿330万元,源于帮助电力企业上网定价和电价调整。

  内部资料显示,李才华多年来主抓电力价格。1999年到2002年期间,其任国家计委价格司能源供水价格处处长,2003年国家发改委成立后,任价格司电力价格处副处长,2003年到2009年任处长,2009年到2012年任电力煤炭价格处处长,2012年任价格司副司长。

  因涉嫌受贿,李才华于2014年9月27日被监视居住,2015年2月10日被逮捕。在逮捕期间因证据问题补侦两次,在起诉期间因案情复杂延期三次。

  引发定价权公议

  央企多被公众批评因垄断而傲慢,但在李才华等人面前,似乎却甘于放低身段,甚至被曝光屡屡通过行贿来实现价格调整。这一差异的深层原因,则在于相关审批权。

  2012年5月27日下午,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发改委门前亲吻批文,这一幕被媒体刊发后,一度引发举国关注。其时,王中丙刚拿到国家发改委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的批文。

  彼时即有评论指出,这一吻,是相关审批权强势的真实写照。为了完善价格政策,时任副司长李才华曾于2013年称,国家决定在保持现有销售电价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利用电煤价格下降腾出的电价空间,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脱硝电价标准,新增除尘电价。

  电价不降的情况下,李才华则认为当时的价格调整,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不增加用电企业和居民负担,有利于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作为多年负责电力价格的官员,李才华也曾发表过《可再生能源电价制度与市场研究》等专业论文,文中指出要建立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体系。

  言行的分裂,暴露了部分涉贪腐官员的两面性,也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并承诺“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严格按照规定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1月13日发布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设定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即“地板价”。2008年底出台、2013年修订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搁置。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价格司被查腐败窝案,但与此同时,简政放权的工作已经展开,国家发改委则成为这轮简政放权的重点之一。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