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6日07:25 中国经营报

  PSA东南亚运营总部移师武汉 寻找在华战略突破口

  张渝

  近段时间甚嚣尘上的PSA迁移中国区总部的传闻,终于落定。

  7月8日,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集团)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宣布PSA集团中国及东南亚区运营总部(DASI)落户武汉。“(将总部从上海搬至武汉),这是一个十分理性的决定。” PSA 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执行副总、中国及东南亚总裁奥立维对笔者表示,“武汉是PSA集团在华布局的中心。”

  作为PSA集团在华发展的主力,其与东风汽车集团的合资企业神龙汽车即位于武汉。自东风集团入股PSA集团之后,双方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神龙汽车在PSA集团在华布局中的地位也更加显著。尽管2015年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市场有所下滑,但对于PSA集团而言,这部分市场仍在全球市场占据近25%的比重。PSA集团于4月发布新的发展规划之后,中国市场的地位更加突显,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此番DASI迁移武汉,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搬家”。

  迁移背后

  “上海同事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家庭,(如果)不愿意搬来武汉,我们对此表示理解。” 奥立维表示,对于总部搬迁即将面临的团队流失问题,并未避讳。

  事实上,这并不是PSA集团在华总部的首次搬迁。DASI的前身——PSA集团亚洲运营部是在2010年9月1日落户上海,而在此之前,PSA集团中国事务部则在北京已有数年。

  “PSA集团当时选择在上海成立运营部,上海是新研发中心所在地或许是很大的原因,与北京集中处理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规划相比,研发和采购等实质性的产业链都在上海。”一位业内人士推测。

  事实也趋向于此。2008年,PSA将上海建立的研发中心命名为PSA中国技术中心(CTC),统一负责PSA集团在中国地区的全部技术研发和外观设计。而在2007年,PSA集团采购业务就已在上海系统运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PSA集团中国及东南亚区运营总部的再度迁移,“武汉是PSA集团在华布局的中心。我们的合作伙伴东风集团在这里。2014年,东风集团入股PSA集团,成为三大股东之一。落户武汉将会使诸多分公司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高效。而且,我们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也在这里。”奥立维表示,“2016年,PSA集团接近四分之一的汽车是在武汉生产的。5月,神龙汽车发布了5A+规划,落户武汉也可以为神龙汽车的发展提供更迅捷的支持。”

  神龙汽车的5A+规划,即“质量水平在2020年争取行业第一;销售收入在2020年超过1000亿元;截止到2020年效率提升累计提升30%”。尽管其中并没有提到销量目标,但销量持续提升,显然是上述规划实现的重要基础。而在神龙汽车的5A+规划发布之前,PSA集团在4月发布了名为“加速超越”的发展规划,宣告在2016~2021年实现扭亏之后,业务将进入追求盈利和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作为对PSA集团全球销量贡献最大的单一市场,重要性可想而知。

  将DASI迁移至武汉,与大股东及重要合作伙伴东风同城而“居”,同时近距离加大对神龙汽车的支持力度,正是本次DASI落户武汉的意义所在,亦是PSA集团在新的发展规划下做出的重要调整。

  再寻突破

  这样的调整,对于PSA集团而言,也不失为目前打破在华局面的一次尝试。

  对于PSA集团而言,无论是短期还是中期,中国市场都将提供主要增长动力。而要令这一增长动力保持稳定,则有赖于PSA集团与东风集团的合作进展以及神龙汽车的平稳发展。

  因此,在“指挥部”迁至武汉之后,DASI将全面负责PSA集团在中国及在其他亚洲国家与区域内整体业务的发展、伙伴及合作关系、市场营销策略、产品计划等诸多要务。

  “今年4月,PSA集团发布了名叫‘加速超越’的发展计划,决定两条腿走路,在作为汽车制造商的同时向一个多种出行方式的提供者转变,这也与武汉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城市的规划相吻合,例如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等这方面的一些项目。所以,PSA集团未来将与武汉市政府联手,与东风公司协作,开启自动汽车驾驶,汽车共享等新业务。” 奥立维表示。不难看出,这一计划与神龙汽车的中长期战略规划遥相呼应,都将向新业务层面转型。

  据透露,PSA集团希望在2017年初,将所有落户工作完成,而奥立维本人也表态“将是第一批来武汉工作的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合资公司神龙汽车以及长安标致雪铁龙各自的困难之外,PSA集团仍面临着法系车在华的进退两难。德系车、美系车、日系车以及自主品牌都有明确的“势力范围”,而法系车,在市场上的定位却不甚清晰。

  对于早已将复兴“原点”选择在中国市场的PSA集团而言,在DASI迁移至武汉之后,能否以此为基础在中国市场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加速超越”计划的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