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6日07:3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A股连续反弹,上证综指已突破3000点,乐观情绪逐步占据主导。机构认为,后续市场反弹空间料逐步收窄。如果缺乏经济数据或者利率、汇率等基本面支撑,未来市场压力将逐步加大,市场或在现在位置附近保持震荡。 

  反弹仍有空间 市场分歧加大

  中国证券报:本轮行情持续时间有多长,上行空间还有多大?是什么逻辑支撑行情演绎?

  王德伦:作为最坚定看好“6月布局、7月和8月吃饭”的策略团队,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当前A股仍是“熊市第二阶段”(即熊市筑底)的过程中,此轮反弹是悲观预期修复下的熊市反弹,上行持续时间在7月和8月,初步预测行情上行空间从底部2800点左右反弹15%-20%左右。

  具体原因包括:一是汇率、信用、A股等出现“黑天鹅”的概率小,系统性风险将被平抑;二是政策环境处于“蜜月期”,7月和8月,CPI预期趋势往下,通胀压力最小,市场担忧的“滞涨”渐行渐远,货币政策有望出现边际宽松,财政政策也有望加码;三是经济L型不悲观,且企业盈利可能超预期;四是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预期,逐步明朗,停复牌和退市制度建设和政策红利(深港通)持续推进,修复风险偏好。

  谢伟玉:尽管近期市场保持强势,但我们认为微观结构已明显恶化,7月下旬大盘将回调,8月下旬出现“吃饭”行情。具体分析,6月底市场指数才出现加速上涨的态势,但实际上6月底仅仅是行业主题快速轮动的开始,失真的市场指数并未准确反映已经持续4个月的结构性行情,公募基金净值变化才是市场赚钱效应的准确反应。市场最佳运行方式是找到新的持续性方向抱团,但6月底开始的行业主题轮动却是投资者为加仓而加仓,寻找补涨热点的过程,指数吃饭行情并未出现,仓位却已到了高位。市场的微观结构并未改善,我们认为需警惕7月回调伤害净值。市场普遍预期的吃饭行情有望在市场调整后展开。

  谷永涛:从市场演绎来看,支撑行情的逻辑在于前期影响市场的主要利空因素消除。7月和8月,可以预见的短期利空因素几乎没有,前期使得市场承压的利空因素渐退,促使投资者情绪回暖,市场上方压力得以解除,估值中枢水平整体上移。

  但是我们也观察到,经济情况、利率以及汇率隐含一定的风险,从基本面角度看,促进市场形成持续向上的动力仍显不足。随着行情演绎,后续市场反弹空间逐步收窄,继续上涨压力增加。如果得不到经济数据或者利率、汇率等基本面数据的支撑,未来市场承压将逐步加重,市场或在此位置附近保持震荡。

  机构仓位提升 入市节奏放缓

  中国证券报:近期成交额较之前有所放大,场外资金是否在入场?机构投资者是否逐步提高仓位参与行情?

  王德伦:确有场外资金入场,从发布频率较高的融资融券数据来看杠杆资金持续流入。截至7月13日,两市融资余额达到8722亿元,创4月22日以来新高;7月以来融资活跃度(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金额的比例)提升明显,从6月的9%提升至9.7%。机构投资者也对“6月布局,7月和8月吃饭”的逻辑较为认可,对此轮行情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仓位有所提升。

  谢伟玉:从3个信号验证近期并没有明显的场外资金入场。一是,6月20日至7月14日,银证转账持续流出三周,合计流出1045亿元;二是,从外资来看,6月16日至7月6日,EPFR统计的全球资金持续流出中国股票,合计流出14.1亿美元,而从6月20日至7月14日,通过沪股通流出A股的外资为42.5亿元人民币;三是,6月下半月至今,A股新增开户数下降,不过融资买入A股的资金增加,近期有下降趋势。据我们观察,整个6月绝对收益投资者仓位快速提升,且加仓的主要方向集中在部分短期高景气产业类主题方向上,热点板块的交易极度拥挤。

  谷永涛:自7月1日以来,市场的大小盘风格并未有明显的偏向,虽然市场呈现反弹走势,高弹性板块并未有明显的超额收益,蓝筹股和小盘股走势并未出现较大的分化,与之前震荡行情下的跷跷板效应不同。大小盘的同步上涨,表明市场有增量资金进入,市场整体的估值中枢得以整体提升。

  但根据Wind提供的估算数据,开放式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在近期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于后市的判断逐渐谨慎。

  国企改革料成新风口

  中国证券报:国企改革全面铺开会否成为今年的最大热点?现在还能买什么?

  王德伦:今年以来投资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主线是中短期增长确定的品种,不仅包括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也包括市场热炒的新能源汽车和OLED等产业,市场关注点在于中短期增长确定、有明确的估值水平,投资“确定性”强。另外一条主线在于涨价的逻辑,目前经济运行在低库存环境中,叠加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供给收缩,很容易造成部分周期品出现价格上涨态势。我们认为这两条投资主线仍是布局重点,对于当前来说,第一条主线前期强势的食品饮料、家电、新能源汽车、OLED产业链等需结合PE和EPS选择高性价比的品种,同时可关注其他落后补涨的消费品种,如医药、汽车、传媒(增长确定的品种)等。第二条主线,当前可关注的周期细分品种包括煤炭、钢铁、建材、部分化工品种等。主题方面建议大家关注核电、量子通信和体育教育等。

  国企改革近期有政策催化剂,出现了边际改善,值得关注。尤其要把握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者“共振”的板块和公司。

  谢伟玉: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公布后,意味着国企改革进入落地期,试点先行,意义重大。展望未来,混改试点和风起云涌的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下一个催化剂。重点关注上海、广东、山东、山西的改革试点和即将公布的混改试点。

  中长期来看,在目前指数横盘震荡、景气稀缺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长期景气趋势做Alpha是不错的选择。建议关注:一是物联网:NB-IoT 标准落地,应用空间打开。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未来几年产业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关注电池产业链,尤其是三元电池产业链,以及新能源运营的机会(物流车和充电桩)。三是智能制造:共享科技和政策红利。重点关注3C、智能汽车、智能物流。四是服务业(教育、体育、养老和旅游):中长期看好。主题投资包括受益于国家鼓励信息化和国产化的国产软件,以及液体活检等。

  谷永涛:与宏观经济复苏时的“煤飞色舞”不同,本阶段的煤炭、有色金属行业的表现,更多是基于价格和政策变动,预计煤炭持续性较为确定,而有色金属行业能否继续上涨关键在于国际价格走势。

  近期国企改革受到关注,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推升了市场预期,同时也为后续改革提供了样本。下半年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推进力度有望加大,二者相辅相成,提升改革速度,有望成为下半年市场的持续热点。

  随着市场的震荡攀升,后市压力增强。我们建议配置优质蓝筹股和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成长股。尤其是上市中报渐次披露,市场将逐步转向对业绩的关注,配置过程中应平衡业绩和估值。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任倩倩 SF018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