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11:34 一财网

  “今年上半年银行流动性充裕,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实体经济发放融资大幅增加,人民币贷款增幅高。” 7月15日,在2016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媒体吹风会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发布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读。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618亿元。6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剪刀差进一步扩大。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8万亿元,同比多增1044亿元;存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少增3808亿元。

  具体来看,6月份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而巧合的是,5月M2增速为11.8%,去年同期M2增速也是11.8%。对此,盛松成解释,三个时间数据相同历史少见,恰好也反映了货币供应量是平稳的,是比较好的现象。

  数据显示,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M2与M1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盛松成表示,尽管M2增速不是很高,实际上增速增量已经不小,因为M2已经接近150万亿,超过GDP的一倍,在全世界都是较高水平,市场流动性充裕。

  盛松成解释,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观察到剪刀差越来越扩大,具体原因是,第一、银行存兑汇票减少,所以准备金存款相应减少;第二,地方债券大量发行,导致银行贷款形成挤出效应,货币派生能力下降,所以M2同比缓慢下降第三,外汇占款持续下降1.22万元,同比多降8698亿元,直接导致M2下降。

  M1上升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定期和活期存款的息差收窄;二是不少企业存在“持币待投资”的现象;一般情况下M1增加是经济向好的表现,但是从去年10月开始,M2和M1剪刀差不断扩大,这是历史上很少有的例外主要是这也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收益低,投资意愿下降;第三是房地产销售活跃,使得大量居民存款和按揭贷款转换为房企的活期存款。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