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8日03:44 证券时报

  最近,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王胜邦就诸多国外媒体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及中国企业负债率高企而不良贷款率不高的疑问做出了解释。其中特别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报告称中国潜在贷款损失会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给出了详细回应。

  王胜邦主要从两方面对IMF的质疑做出了解释:一是不良贷款计算方法有问题,指出用企业利息保障倍数来计算商业银行坏账,不适合中国国情;二是按照西方的授信结构推导中国银行的损失率,只要是潜在不良贷款,损失率就按60%计算。但中国商业银行最大特点是第二还款来源占比较高,在整个企业贷款中有70%的贷款是有抵押担保的,跟一般债券不一样,指出国外机构高估了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王胜邦作为官方发言,对媒体质疑给予正面回应,是可以理解的。但可看出,这样的解释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仍没触及问题根本。

  用企业利息保障倍数来计算银行坏账,应该说这是一条比较科学的计算方式,有它内在合理性;试想如果企业银行贷款利息的偿还率真正小于了1,那就肯定存在贷款本金偿还困难;尤其在我国面临经济继续下行、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效益急剧下滑情势下,这个计算方式应该更具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中国商业银行的第二还款来源,表面上看较多,但质量不高。把不良贷款与潜在风险贷款对立起来的说法,更是混淆概念,值得商榷。

  由于官方未能公布商业银行全部不良贷款的数据,使大家都不知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究竟是多少。即便如此,对国外一些机构发布的数据又极力予以否定,指责别人夸大其词;而且越是这样,越发引起国外机构的好奇和疑惑,也使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越传越“神秘化”。

  与其这样,倒不如监管当局对现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再进行一次全面、严肃认真的调查,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感,切实把金融风险防范放在重要位置,将真实数据呈现给世人。这样既能消除国际上的猜测,也能消除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机构对中国商业银行唱空阴谋。

  首先,组建统一的不良贷款调查认定小组,实行跨地区交叉检查,对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科学认定,克服各地各自为政倾向,提高不良贷款准确性。

  其次,建立严格责任追究机制,对故意隐瞒不良贷款的行为给予严厉党纪或政纪处分,防止弄虚作假行为蔓延。再次,取消不合理的监管考核要求,营造不良贷款真实反映环境,使商业银行能大胆暴露全部不良贷款。

  最后,引进国外计算不良贷款管理的好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统计水平,消除国际机构不必要的误会。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华润狗急跳墙会毁了万科

万科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王石这个人特殊。王石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将万科从一个没有固定专业的小企业,变成了一个年销售二千多亿的全球最大房地产公司,并成为现代治理之标杆。

索罗斯:欧盟解体实际已无可挽回

许多人所担心的灾难情景成为了现实,欧盟解体实际已经无可挽回。退出欧盟的英国可能会比其他国家相对状况好一些,也可能差一些,但在短期和中期,其经济和人民必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缓解经济下行需废除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抑制了新生人口增长,导致了消费的收缩。对于人口下行造成的经济下行而言,需要出台的供给侧的财政政策,就是立即停止和废除社会抚养费的征收。

英国退欧后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事

金融控股的直接损失、资本外流的压力、双边贸易的影响有可能使经常性项目和资本账户恶化——这些都是脱欧后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三个负反馈传染渠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