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7日06:52 上海证券报

  ⊙华安逆向策略、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

  基金经理 崔莹

  5月份,关于“证监会叫停四行业跨界定增”的传言使得投资者对于外延扩张概念股趋于谨慎。目前来看,“一刀切”式的监管并未出现,其间更有跨界重组顺利过会的消息出现。但是,我们也发现,针对并购重组的监管正趋于严格,标的资质、盈利能力、并购实效等内容几乎成为必查项目。

  外延扩张的投资吸引力下降了吗?笔者认为,经济转型阶段,资本市场可以和产业并购重组抱团取暖,并形成双赢。资本市场把社会资金、资源更有效率地优化配置给产业资本,促进产业并购重组,推进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进而改善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从而形成正向反馈。因此在监管部门从严把关并购重组的背景下,优质公司进行外延扩张更具议价能力,而优质的被并购标的也将脱颖而出。

  以美股亚马逊公司为例,这是一家从来不缺乏故事的企业,仿佛与生俱来的话题和争议总是充斥其中。过去,亚马逊讲的是一个新型零售业态如何颠覆传统的故事。2015年亚马逊更新了自己的故事版本,开始郑重其事地讲关于云计算的故事,资本市场也很买账,推动着亚马逊股价不断创下新高,而这得益于其在2009年对于云计算业务的外延布局。

  总体而言,下面三个方面的外延并购在未来仍具投资机会:首先,多个传统行业面临着需求不振、产能过剩的困境,而代表创业创新的新兴产业将在整体经济结构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此消彼长之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有动力通过并购重组向新兴行业转型。其次,新兴行业中的多个子行业目前已经完成了从萌芽期向成长期的过渡,行业处于成长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并购频繁,有先发优势的企业能够利用资本市场给予的较高估值进行产业并购以迅速扩大规模和市占率。最后,产业资本“出海”进行全球化并购的机会,当前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利用上市公司的估值优势并购海外标的,并快速实现资源与技术的国际化,其中的机遇不可小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伟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