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6日19:05 一财网

  谁的万科?这场交锋正在一步步迈向生死决斗。

  6月26日,万科发布公告称,持股超过10%以上的股东前海人寿、深圳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发来通知,要求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罢免包括王石、郁亮以及华润派任的三名董事在内的万科全体十名董事。

  而在此前的6月23日深夜,沉默许久的宝能,通过前海人寿、宝能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反对万科6月17日披露的重组方案。一个小时后,万科第二大股东也隔空呼应,重申反对万科重组方案。

  宝能再次加入战团,让万科的控制权之争更加波诡云谲。虽然在董事会险胜一局,但万科重组方案尚需股东大会、第二次董事会审议。按照规定,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讨论增资,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如今,华润、宝能持有万科的股份已接近总股本的40%。

  从台面上的情况看,只要宝能、华润坚决反对,万科重组就一定成不了。”多位市场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宝能、华润虽然都反对万科重组方案,但两者真实目的、诉求并不一致。而如果万科管理层作出妥协,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如果找到更强有力的“外援”,则结果尚难预料。

  “如果都不肯妥协,各方利益都会遭到重大损失,这是市场不希望看到的结局。”业内人士指出,为避免出现“多输”的局面,有必要出现协调人,疏通各方关系,也可避免万科复牌可能带来的市场“踩踏事件”。

  战火延烧

  提请罢免万科现任全体董事,是宝能三天之内第二次出手。此前的6月23日深夜23点,以前海人寿、钜盛华名义发出的声明中,宝能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点是指向万科与深圳地铁的重组。宝能认为,此次重组将大幅摊薄现有股东权益和上市公司收益,为此明确表示反对,并在股东大会表决时据此行使权利。

  声明的第二点,则将“火”烧向了包括万科现任董监高在内的全部管理层。宝能在声明中称,万科董事会未能均衡代表股东权利,独立董事丧失独立性,未能诚信履职,万科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种种问题,未能进到监督、纠正的职责;万科已实质成为内部人控制的企业,违背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不利于维护公司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

  在此之前,无论是万科的各种言论,还是华润和万科的“董事会之争”,宝能均没有任何表态。由于尚未取得万科董事会席位,未能出席6月17日的董事会,此前外界一直无法得知宝能对万科重组的态度。

  宝能发出上述声明之后,此前已经分别在3月17日、6月17日万科重组继续停牌股东大会、董事会上出声反对的华润,迅疾发出声明,隔空呼应宝能,反对万科重组预案,并表示关注万科公司治理。

  相较于宝能,华润的声明略显简要。声明称,华润注意到钜盛华和前海人寿的联合声明,并做出三点回应:支持万科与深圳地铁在业务层面合作,反对万科管理层提出的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重组预案;华润对万科董事会在审议及表决重组预案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已发函向两地监管机构反映,并质疑议案审议过程的合规性及议案通过的有效性。

  此外,华润还在声明中表示,华润支持万科持续健康的发展,高度关注万科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问题。华润将继续致力提升万科企业管治水平,维护全体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

  如果说无论此前控制权的争夺,还是万科重组方案的冲突,都是万科在“单挑”宝能、华润,那么随着如今宝能亮明态度、华润迅速相应,万科重组的格局,已经变得异常复杂。万科管理层面对的形势,已经变成了两家大股东同时围进攻、万科腹背受敌的局面。

  华润、宝能是否已经达成联手发难的默契,截至发稿,《第一财经日报》尚未联系上两家公司置评。但毋庸置疑的是,两者前后发出的声明,所表达的立场、意见、诉求均高度一致。

  6月23日的声明中,华润虽然没有提及万科重组摊薄股东权益,但实际上,华润此前正是以这一理由作为反对万科重组预案的武器。6月17日,万科董事会结束后,华润方面已经明确表示,重组方案难以对万科有持续性支持,反而会对股东权益过渡摊薄,也会导致每股盈利下降较大。

  不仅如此,对于万科的公司治理,华润、宝能步调也形成了高度一致的步调,均在声明中向万科发出了存在内部人控制,或已成为内部人控制公司、违背公司治理基本要求的严厉指责。

  重组败局已定?

  手握股东大会表决权的华润、宝能联手围攻,万科如今半壁江山已失,其重组方案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

  虽然在董事会表决时险胜一局,但仍需闯过两大重要关口,一是第二次董事会审议正式的重组方案;二是股东大会投票,最终决定是否实施重组。决定万科重组命运的对决,将在股东大会的“决斗场”上见出分晓。

  对于万科来说,无论是华润,还是宝能,两者更大的影响,还在于各自的持股比例上。如果说单凭华润一方,尚不足以改变万科重组的走势,那么宝能加入反对行列之后,一切都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直接捏住了万科重组成败的命门。

  按照《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对增资做出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截至目前,华润在万科的持股比例则为15.24%,钜盛华及前海人寿共计持有万科24.29%的股份,两者持股比例已经达到39.53%。在此情况下,万科重组方案显然无法获得通过。

  不仅如此,万科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股东安邦保险,自去年表态支持万科之后,至今让然保持缄默。目前,安邦保险持有万科6.18%的股份。如果剔除安邦保险,万科管理层可争取的股份仅剩54%左右。

  “从公开表态来看,华润是铁了心反对万科重组方案。只要宝能、华润坚决反对,万科重组就一定成不了。”深圳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万科之争情况非常复杂,说不定其中一方随时会改变主意,最终的结局现在还很难说。

  “中国上市公司小股东对股东大会一向没有热情,剩下的60%不一定都会参加投票。台面上的对决,万科重组方案肯定通不过。”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郭茂佳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如果各方依旧坚持市场原则,以票决分胜负,万科重组无疑已经落败。

  值得注意的是,宝能6月23晚间的声明,并不仅仅是反对万科重组方案那么简单。在表明立场的同时,宝能还不忘向其他股东喊话。在上述声明中,宝能方面表示,其意见和立场,是基于全体股东利益考虑、规范公司治理的发展需求,不针对任何团体和个人,并“希望得到全体股东的充分支持”。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宝能声明中还提及了“资源”。声明称,作为万科的重要股东,该公司充分尊重和相信万科全体股东,有资源、有能力、有信心推动万科长期稳定发展,为股东带来更大回报。

  “感觉是寻找更多支持者,希望能得到其他股东支持,一起反对万科重组方案。”上述深圳上市公司独董说,作为第一大股东,宝能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其他股东,专门提及“有资源”,可以看成向其他股东展示实力。而在现有格局之下,即便不寻求更多股东支持,宝能和华润也足以否决万科重组。

  “重组不能摊薄股东权益,就凭这一条,万科的重组方案就很难通过。”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建中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重组摊薄股东权益,是万科重组方案的一大瑕疵。即便不考虑投票权因素,万科重组方案也是险阻重重。

  快速“牵手”背后

  前后脚隔空呼应的姿态,是否表明华润和宝能,已经成为站在同一战壕里的盟友,并掌握着万科重组的生杀大权?

  “从华润、宝能的声明来看,还隐含其他目的:反对万科现有重组方案的同时,还提出了建议,希望万科能对重组方案进行调整。如果不调整,将会在股东大会投反对票,更多是的提前警告之意。”黄建中说。

  既然如此,万科是否会做出妥协?华润、宝能的实际立场,反对的真实目的、最终诉求又是否完全一致?这又会给万科留下多少折冲空间?6月23日晚间,双方声明发布之后,迅速引起市场各种猜测。

  “一山不容二虎,双方都想当老大,华润、宝能之间的冲突,估计下一步免不了。”郭茂佳说,华润、宝能之间的利益、诉求其实并不一致。

  实际上,早在6月19日,万科独立董事华生的一则微博,就已透露出了华润、宝能之间存在的分歧。华生微博中提及,“宝能因故只求全身而退的情况下”,华润提出否决深圳地铁入主,让万科巨资收购深圳地铁土地,待事过落定,再对华润增发股份的方案,但遭到独立董事一致反对。

  时隔5天之后,华生再次在媒体发表文章,对上述争论做出详细说明。文章称,在6月17日的董事会上,万科解释称,提出另寻国企参与重组后,华润表示可以,但希望重组后仍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而深圳地铁参与重组后,华润总体并未反对,但在程序等细节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万科已请深圳市主要领导与华润多次沟通协调。

  而华润则解释称,为保持大股东地位,其已做了很多工作,但因为事情未完成前不便对外披露。搁置万科H股增发方案,是担心摊薄股东权益。

  “很显然,华润想逼退宝能,继续做第一大股东,宝能又想逼退深圳地铁,双方的最终诉求不仅不一致,还存在一定矛盾。现在一起反对万科重组方案,是因为深圳地铁进来之后,把双方的事都搅黄了。”上述深圳上市公司独董说,从这一来看,华润、宝能虽然反对的理由、目标一致,但可能并未结成盟友。

  值得注意的是,在宝能提请罢免的万科董事会成员中,还包括来自华润的乔世波、陈鹰、魏斌等三名董事,也在宝能提请罢免之列。如此以来,局面将变得更为复杂。

  “这可能是宝能的一种策略,外界猜测宝能和华润已经联手,现在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外界,双方并没有联手,宝能更没有放弃第一大股东地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说,按道理,如果宝能希望得到华润的支持,应当保留后者在万科的三名董事。

  在黄建中看来,目前华润与万科的冲突,要大于宝能与万科的矛盾。一方面,华润希望保住自身第一大股东地位,而宝能更多的是中间力量;另一方面,宝能可能更多的从财务投资出发,不希望万科股价暴跌,威胁到自身利益。因此,双方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

  对此,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种错综复杂的复杂局面,反而给万科提供了回旋空间,其管理层可以合纵连横,通过向一方示弱结好,实现制约另一方的目的。因此,万科三方之争的结果,目前尚难逆料。

  “不确定性里面最大的变数,不是其他人,而是第二大股东华润。”上述深圳上市公司独董分析,华润作为央企,其考虑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机构。如果华润态度变化,万科重组走向将出现重大变化。

  “大家的脸皮都已经撕破了,万科想和任何一方和解,困难都非常大。”郭茂佳认为,万科重组的变数,不在于台面上的华润、宝能的博弈,而在于要引进的深圳地铁。若想打破目前的局面,需要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对相关各方做工作。

  郭茂佳认为,万科与深圳地铁达成如此规模的交易,单靠王石个人,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能否打破僵局,要看有关部门能发挥多大的影响。作为深圳标杆企业,当地政府也有正当理由进行协调。如果最终无法协调,还可以向更上层面寻求支持。

  “我认为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万科之争快一年了,有关部门要是出手,早就出手了。”黄建中说,就目前态势而言,变数不在于相关各方能找到什么样的外援,而在于万科能否调整重组方案,并取得华润、宝能让步。

  如何避免多输

  作为房地产领域的旗帜,伴随着控制权之争日渐炽烈,万科未来的走向,也变得阴晴难定。6月17日,华润与万科董事会的争端报饭后,各界就已发出各方不可任性,以免出现多败俱伤的结局。

  随着“谁的万科”之争日渐炽烈,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的去留,已经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6月17日,就有相关方达成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出局的传言。6月24日,华生再次撰文,称已有人放言,华润主导后,王石将会出局。如今,宝能却在华润之前动手。

  “王石这回恐怕真的够呛,万科过去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在引入深圳地铁这个事情上,确实做的不好,如果我是大股东,我肯定要把董事会换了。”上述深圳上市公司独董说。

  黄建中、郭茂佳均认为,不管愿不愿意出局,王石年龄已大,退出万科董事会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各不相让,万科引入深圳地铁失败,华润、宝能可以名正言顺的改选万科董事会。在外部奥援已失的情况下,王石出局将不存在多大悬念。

  “无论是华润,还是宝能,身为第一、第二大股东,可以光明正大的罢免万科现任董事会,而且理由也很多。”郭茂佳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王石出局,万科其他管理层,尤其是担任总裁要职的郁亮,是否也要一同出局?这是相关各方都需要认真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及影响。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万科管理层,资本还是应当给予尊重。可以不在意万科管理层的去留,但作为一家对房地产、资本市场都有重要影响的公司,却不能不关注万科未来的走向。

  这样的担忧,已在向事实演变。宝能6月26日提出的罢免名单中,万科总裁郁亮也赫然在列。万科在6月26日的公告中称,将于近期召开董事会,审议有关请求。董事会将根据有关规定,收到请求后十日内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的书面反馈意见。6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就此拨打万科相关人士及华生手机,但对方没有接听。

  董登新认为,罢免华润董事,可能导致华润在董事审议此事时投反对票,而万科、华润各占万科三名董事席位,如果其他独董也反对宝能提议,提案很可能难以通过。结果只能由宝能自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

  而黄建中认为,宝能罢免万科董事、监事的议案,相关董事、监事作为利害相关人,都要回避表决,董事会将无法进行审议。但由于宝能将议案分成了12项,而非作为一个议案提交,万科董事会审议时逐个表决,情况将对王石极为不利。

  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华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即便万科董事会没有通过,作为持股10%以上的股东,宝能可以自行召集股东大会,并按规定通知其他股东。如果赞成票达到法定最低票数,仍然可以罢免、改选万科董事会。

  “应当说宝能是很聪明的,去年宝能举牌的时候,华润作为第一大股东,没有采取有利措施,现在又来反对,市场也颇有微辞,如果宝能执行召集股东大会,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大。”董登新说。

  万科之争发展到现在,市场普遍的担忧是,若相关各方“任性”,最终恐将出现多败俱伤的局面,其他各方没有谁能成为赢家。

  “华润、宝能都在“赌一口气”,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双方都“消消气”,有台阶可下。”郭茂佳说,就目前的态势,华润自身已有地产业务,如果不拿出优质资产注入,面对后起之秀的快速追赶“万科将不会有什么前途”。

  郭茂佳还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潮已经过去,开始出现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有一些新的突破。旷日持久的股权之争,已经对其品牌、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没有良性的治理结构,并注入新的优质资产,否则万科将会快速沦为二流,甚至三流企业。届时华润就算保住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也未必能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反而可能蒙受损失。

  尽管目前身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宝能也有自身的苦衷。6月22日,深交所就独董独立性、以关联交易回避表决、重组摊薄股东权益等七大问题,向万科下发问询函,要求万科在6月24日之前进行说明。外界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停牌超过半年的万科,已经复牌在即。这对高杠杆举牌的宝能的自己安全,将带来重大威胁。

  上述深圳上市公司独董认为,宝能举牌以后,万科股价涨幅已经接近一倍,但停牌之后,万科已经多此躲过市场大跌,复牌之后必将补跌。如此一来,宝能的举牌资金安全,将面临巨大威胁。

  “宝能反对,可能是从万科股价考虑,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反对还可以制造概念,减少万科股价跌幅。如果不反对,万科复牌之后大概率下跌,那么高的杠杆,对宝能将是致命的打击。”郭茂佳说。

  更为重要的是,市场普遍担心,如果各方不能自行达成妥协,万科复牌之后,股价一旦暴跌,存在引发市场“流血”的恶果。除了万科、华润、宝能利益受损,整个市场参与者都会受伤。因此,地方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有必要出面充当协调人,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各方退避,避免万科复牌后可能引发的市场动荡。

  “如果深圳市政府出面,效果要比万科管理层个人私下沟通好得多。如果深圳市政府协调不了,还可以向国资委,甚至中央寻求支持,避免最后出现多败俱伤的局面。”郭茂佳说。

  “如果‘硬着头皮往前走’,各方利益都会遭到重大损失。”黄建中说,在这个紧要关头,希望宝能、华润、万科等相关各方都能各退一步,避免出现多输的局面。

  6月24日,万科公告称,除深圳地铁外,公司于2015年12月25日与另一名潜在交易对手方,签署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意向书,目前双方仍在谈判,交易能否达成存在不确定性,但万科无意以发行股份作为对价。

  万科上述公告发布后,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而根据媒体报道,华润、万科上述声明发出后,万科方面曾表示,已经注意到前两者的立场,会对重组方案进行研究。6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拨打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电话,但其并未接听。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