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6日13:44 中证网

  中证网讯 6月25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占优货币问题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从五方面分析和对比了中美德日银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中美德日银行业总资产分别达到29.91万亿美元、15.53万亿美元、8.42万亿美元、28.88万亿美元。银行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分别是84.68%、17.37%、61%、27.08%。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方面,中国显著提升,由2004年的4.1%上升至2015年的8.5%;德国持续下降,由2004年的5.05%降至2015年的3.92%;美日基本维持不变,十余年来美国金融业的贡献度围绕7%上下波动、日本金融业的贡献度围绕6.46%上下波动。

  关于未来发展趋势,黄剑辉称,中国银行业向轻型化、数字化、综合化、国际化、集约化转型;美国银行业纷纷战略调整,持续优化资产配置,降低杠杆率;德国银行业国际业务有所收缩,零售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成为新发力点;日本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力度明显加强。尽管中美德日各国银行业遵循原有发展路径及各国经济禀赋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但后危机时代,四国银行业却呈现出一些共性趋势,比如:新兴市场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混业经营趋势不改、回归传统和核心业务、集约化发展严控支出成本、强化公司治理与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持续重构,全球银行业版图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西欧、美国、亚太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其中,新兴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正日渐成为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力量。中国银行业正在以“J”型形态蓄势起飞,2015年工建中农四大行已经全部跻身全球10大银行。

  通过全面比较中美德日银行业的发展情况,黄剑辉提出了对于中国银行业的6点启示与借鉴,第一、银行业发展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二、制度方面应依托金融供给侧改革,实现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要构建符合现代银行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监管新框架;第四、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多元化的竞争新体系;第五、业务发展以“五化”(综合化、国际化、轻型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战略为支撑,持续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第六、做好风险控制,加快机制改革与技术创新,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新模式。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