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5日03:02 华夏时报

  况锦文救不了向生而死的长安铃木

  ■寇建东

  “营销好手”况锦文再一次扮演了“救火队员”的角色。5月底,仅仅在长安铃木营销副总经理位置上坐了半年的况锦文,接替蔡勇出任长安铃木常务副总经理一职。在此之前的近十年间,其先后经历了长安汽车集团旗下五个重要岗位。其中,最出彩的当属长安马自达在其治下连续16个月终端销量的提升。

  然而,这一次,“救火队员”况锦文恐难以治愈向生而死的长安铃木了。

  就在况锦文履新后一周,此前因燃效测试违规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会考虑辞职的铃木会长兼CEO铃木修,突然宣布辞职。尽管业界对铃木修此举深感不解,但普遍预测,铃木将就此进入发展的不确定期。

  今年已85岁高龄的铃木修,在其掌管铃木的38年中,已为铃木深深打上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烙印。出生于1930年的铃木修迎娶了铃木公司创始人的孙女,并在进入铃木20年后的1978年,出任铃木第四任总裁。在随后38年间,铃木由一家以纺织机械起家的公司,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微型车制造企业。

  “圆脸盘、弯弯的白眉毛,配上一对看上去总是笑眯眯的小眼睛,铃木修的长相的确酷似一尊佛爷”——有媒体曾这样描述铃木修。然而,这尊笑意浓浓的“佛爷”却有着极强的个性。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均来自与全球汽车巨头间的纵横捭阖。

  上世纪80年代初,通用曾经持股铃木20%,但纵使当时的世界第一车企也难以将铃木玩弄于股掌。2006年3月,铃木用超过20亿美元的代价从通用手中回购17%的股票。20亿美元,在当时已是铃木两年利润的总和。

  3年后的2009年,铃木与大众结成联盟,大众以约25亿美元购买了铃木19.9%的股份,铃木则持有大众1.5%的股份。这原本是一双赢的合作——大众从铃木获得微型车技术,并在铃木的帮助下拓展印度市场;铃木则可从大众获得柴油发动机及清洁能源技术。然而这桩生意却最终因铃木单方面担心“沦为大众旗下第13个品牌”而破裂。以至于在数年后,曾参与过与铃木合作谈判的大众集团现任CEO穆伦在谈起那段往事时,仍特意强调“决不是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我们的合作对象……而是希望各取所长实现共赢”。

  倔犟而敏感,成为铃木的企业个性,这一点在中国市场同样如是。

  早在1993年,铃木便与长安成立了49∶51股比的合资公司。彼时,中国市场上的合资车企凤毛麟角,而长安铃木也凭借自己最为擅长的小型车领域,在先后推出奥拓、羚羊和雨燕等经济型轿车后在中国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在随后的日子里,长安铃木的市场表现却与中国车市强劲的增长曲线背道而驰。自2011年3月长安铃木单月销量达到2.3万辆的最高点后(2011年全年销量也是其历史最高点),单月销量便一直处于震荡下行的通道中。其间,长安铃木也曾在企业治理架构(2014年7月,铃木增持长安铃木1%股份,达成中日双方对等股比)、人事安排及产品投放(奥拓、雨燕等换代,维特拉国产等)等层面做出种种努力,但市场表现依然低迷。

  2015年,长安铃木全年累计销量120175辆,较2014年的165268辆下跌超过27%,更较2011年的22万辆几近腰斩。及至今年5月,长安铃木依然难有起色,1-5月销量58937辆,同比下滑16.5%。其中,除刚刚上市半年的SUV车型维特拉及同比增长27.8%的启悦外,包括新奥拓、锋驭、雨燕、天语等4款车型均收获了同比36.6%至66.1%不等的负增长。

  车型推出迟缓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以当下火热的SUV市场为例,曾在海外市场有不错口碑的维特拉迟迟不国产;率先国产的另一款SUV车型锋驭却定位尴尬。

  事实上,如果单纯把板子打在铃木车型引进的动作迟缓上也有些偏颇,对铃木来说,其几乎已向中国市场掏空了口袋。倘若长安铃木再引进新车型,恐怕也只有小型MPV Ertiga了。然而,这同样是一个小众的市场,并且将直面包括五菱在内的自主品牌的竞争。

  在谈及长安铃木4年间四易中方一把手时,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直言,铃木日方侧重主打小型车和A级车,A级车以上品种几乎没有,难以满足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再加上日方的僵化思维、中日合资双方矛盾不少,注定被边缘化。这是理念的差距,光靠换人解决不了问题。”

  至于在更上一层的战略层面,中国市场同样有被铃木边缘化的趋势。在5月10日公布的铃木2015财年的报告中,“主力市场”印度被特意提及——在2015财年,印度销量同比增长11.5%,达到130.5万辆,几近铃木全球销量的一半。

  把最好的资源向最重要的市场倾斜,这对全年销量尚不及印度销量零头的中国市场来说,绝对算不上一个好消息。不过,这一切均有因果。况锦文救不了在中国市场向生而死的长安铃木。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