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4日03:36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张欣然

  继兴业证券欣泰电气新股发行造假被立案调查之后,西南证券昨日也公告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涉嫌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受影响的不只是这两家券商,相关券商的投行项目也被迫按下暂停键。券商接连被调查,充分印证了当前监管风暴正在升级,对券商等中介机构的问责进一步趋向严格。

  “每一次市场上有欺诈发行被查实,监管就会明显收紧。此前万福生科事件之后,也有过一段时间的严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总经理如是说。

  确实如此。近期除了兴业证券和西南证券被调查外,监管层还启动了对并购重组项目的专项核查行动,首轮确定抽查的并购重组项目达19个,主要是业绩与承诺差距较大的项目。

  这也让业内神经紧绷。“只要一个项目出了问题,券商投行所有项目都将受到影响。如果再被处罚暂停一段时间保荐业务资格,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深圳一家大型券商资深保荐代表人表示,本轮监管重点并不止券商,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其他中介机构的监管也同样趋严。

  日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被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开谴责并暂停相关业务一年,原因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针对绿地集团及云峰集团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等事项开展自律调查过程中,瑞华未能及时提供所需材料。

  实际上,从近期监管层的表态中不难看出,监管风暴正在升级。先是6月初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明确表示,证监会将继续强化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的信息披露监管,对违法违规事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随后在公布并购重组新规时,证监会也曾表示,强化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在重组上市过程中的责任,按“勤勉尽责”的法定要求加大问责力度;上周五证监会更明确表示,将主要关注首发企业是否存在带病申报的情况,对信披存在重大瑕疵等情况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趋严的监管下,让券商投行在做业务时更加谨慎。“强监管、不出事,感觉这是现在监管层的原则。”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初公司已经收紧了投行业务,对新股发行、并购重组等项目的选择更为严苛。

  “项目做得越多,犯错的概率越大,只有精选项目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前述北京券商投行负责人也表示,监管的不断趋严,需要保荐机构更好地履行尽职勤勉义务,在企业对外发布信息的过程中,更加专业、细致,把底稿做扎实,勤跑项目现场。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