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3日20:44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专电(记者吴雨)“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瓶颈。面对大型商业银行能否服务好小微企业的问题,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陈彩虹23日表示,银行做小微企业业务成本高、风险大,这急需银行创新一整套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发展机制、运行模式、业务流程和技术手段。

  在23日举行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陈彩虹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缺信息、缺信用”,很难提供银行认可的抵质押担保措施。陈彩虹认为,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大型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挖掘小微企业交易、资信、行为信息等数据;并借助政府等第三方为小微企业增信,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组建风险补偿资金池,降低风险。

  建行自2005年开始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同业中首创“信贷工厂”流水线作业,创新“助保贷”“税易贷”等银政合作模式。截至2016年3月末,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贷款客户25.5万户。

  “融资贵主要贵在担保公司和过桥成本。”陈彩虹认为,单纯从利率水平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基本不超过8%,2015年建行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87%。但企业如果借助担保公司获得银行贷款,或者为满足“先还后贷”要求使用过桥贷款,融资成本将大幅提升。

  在陈彩虹看来,减少小微企业融资负担应该借助政府增信等手段,免去小微企业寻求担保公司担保;与此同时,通过续贷、再融资业务,减少企业寻求搭桥贷款的资金压力;此外,创新随借随还、循环支用的信贷业务,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应坚持依靠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逐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陈彩虹建议,一方面,应当加快完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整合共享小微企业分散在央行、工商、司法、海关等多部门的信用信息,缓解缺信息的问题。另一方面,完善全社会信用环境,如进一步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的惩罚力度,帮助维护银行债权。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