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6日06:53 第一财经日报

  5月M2、社融双双回落 新增贷款9855亿 “一枝独秀”

  新增贷款房贷为主,企业贷款下滑

  李德尚玉

  5月金融数据如期公布,市场人士似乎并不乐观。

  央行数据显示,5月广义货币(M2)余额146.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4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7%;5月贷款增加9855亿元,存款增加1.83万亿元;5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798亿元。

  多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本月M2和社会融资存量双双回到13%以内,显示了“稳健偏宽松”的政策取向继续向“稳健”回归;虽然单月贷款环比大幅反弹,但主要是上月贷款较少。社融方面,受表外业务规范监管影响,未贴现承兑汇票大幅减少进而拉低社融增量。货币供给方面,受存款结构性变化影响以及基数效应因素影响,M1与M2的剪刀差仍在持续扩大。

  业内人士还提醒,大中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开始下降,这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造成新的负面影响。

  M1与M2剪刀差持续扩大

  5月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速回落至11.8%,增速较上月末低1个百分点,而M1同比增速则延续之前的上涨趋势达到23.7%,M2与M1的背离程度进一步加大。

  “M2的减速很大程度上是受基数效应和可能的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减少影响。而M2内部结构性变化直接表现为M1和M2剪刀差有所放大。”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冀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楼市火爆,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化的现象成为存款定期活化趋势的主要动因。

  “M2增速已连续数月呈下滑趋势,低于年初13%的既定目标,外汇占款减少制约了货币投放的规模,也体现出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未发生显著改变,未来数月仍将维持适度稳健的趋势。”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也对本报记者称,M1增速明显高于预期,反映出银行存款日益活期化、由长期限向短期限转移的趋势,短借长贷带来的期限错配风险在下半年有可能制约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增速。

  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则认为,M1的持续上升说明企业囤积现金的情况没有改善,企业一方面没有合适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说明在低利率的环境下,持有现金的成本不高,积极寻找替代性的金融投资的动机较大。

  5月新增贷款环比反弹

  5月新增贷款出现反弹,从上个月的5556亿元大幅反弹至9855亿元。对于反弹的贷款数据,分析人士并不乐观。

  杨驰对本报记者称,尽管人民币贷款增速一枝独秀,但年初以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出现的风险事件、监管机构治理整顿票据市场,导致部分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虚开票据行为压缩。企业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上升也对债券发行市场形成了负面影响。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本报记者表示:“从贷款结构上看,由于房地产销售在非限购的二三线城市依然维持良好增势,居民家庭贷款依然保持增长,环比和同比新增分别达1524亿和2649亿,同时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也出现大幅反弹,环比大增2182亿元,但考虑到上个月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置换因素,实际规模和上个月相比可能略有下滑。”

  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对本报记者表示,总体来说呈现出信贷数据比较好,但信贷结构反映的问题突出,说明企业融资困难,尤其是民企。与民间投资大幅度下滑相佐证,融资难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5月新增信贷数据近亿元,高于上月,超出预期,增长较快。但从贷款结构来看,5月新增贷款主要是居民的中长期贷款,其中主要部分是房屋,说明房地产的热潮还在持续。而其他贷款则是在下滑的状态,尤其是企业的短期贷款下滑更为严重,”张超说。

  社融下滑或因票据收紧

  5月社会融资规模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仅有6599亿元。

  分析社融低迷的原因,陈冀认为表外融资再次出现负增长,主因系票据融资出现大幅减少,可能与银监会“8号文”禁止本行理财资金对接本行信贷资产收益权(包括票据)有关,需关注这一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社融连续两个月表现较差,虽然符合去杠杆的方向,但过于快速的下降有“融资冻结”的风险,需关注是否有经济部门出现融资困难,以及由此引发的资金链条紧绷。

  陈冀称,5月在票据业务不断被进一步监管和规范的环境下,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出现大幅下降,负增长达5066亿元,严重拖累了5月社融新增量。直接融资方面,尽管市场整体利率水平较低,然而由于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当月企业债发行有所减速,负增长397亿元。

  货币政策依然维持稳健

  “当前供给侧改革已经确立了主体地位,新一轮‘僵尸企业’清理工作已经开始启动,可能在短期内引起不良贷款的较快增长。”李建军称,此外,一些历史上信用状况较为稳定的大中型企业风险也开始显现,今年来已有涉及央企、民企等违约主体在内的多只信用债违约,反映出大中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开始下降,这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造成新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

  李建军提醒,银行业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资产负债规模增速会下降。二是去杠杆意味多元融资兴起。三是不良贷款承压可能成为银行经营新常态。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继续呈现增长态势,显示未来商业银行面临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对于货币政策走向,章俊认为,目前来看,货币政策依然维持稳健立场,没有出现方向性变化。

  “虽然4、5两个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现重新放缓的迹象,而且通胀水平也由于食品价格回调而持续回落,但我不认为央行会重新放松货币政策。”章俊说,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及英国退欧等风险因素导致美元走强的同时加大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货币政策空间收窄;另一方面,下半年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同时依然会维持稳增长的立场,但政策重心会倾向于更多使用财政政策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金融去杠杆,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概率。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美经济关系未来或局部恶化

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可能需要准备好应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局部恶化。如果希拉里当选,安全问题会在中美关系中变得更加突出;如果特朗普当选,贸易问题很可能会成为矛盾焦点。

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回升是陷阱

1-5月中国房地产投资回升与销售回升反而会因为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而隐藏着更大“陷阱”。这个“陷阱”就是一线城市、部分基本面较好的二线城市面临着地价攀升的投资风险,部分基本面不好的二线城市、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面临更大的“去库存”压力。

经济问题不要用政治手段处理

地方政府收入一落千丈,日子过不下去,就开始出现动作变形。地方政府的一个动作变形,跟过来就变成了“稳定压倒一切”的事情,就不再是微观经济层面能简单调整的一个问题,涉及的是带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的事情。

庄家不死,熊市不止

看熊市是否终结,就看股市里的那些超级大庄家是否死掉了。从历史看,超级大庄家的死掉,才能出清股市中的乌烟瘴气,再配合改革的驱动,牛市才能重启,否则大庄家参与的牛市只能是伪高潮,分分钟就能搅得市场狼狈不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