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2日23:01 华夏时报

  全球跨境资本流动逆周期下 金融监管框架如何搭建

  金融监管框架如何搭建

  ■张茉楠

  美联储在今年6月是否启动加息进程,一直成为困扰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然而,无论这个预期是否兑现,全球跨境资本结构与流向都将发生“方向性”和“拐性点”的变化。

  美元 “量缩”新周期

  根本而言,跨境资本总流入与流出遵循全球金融周期变化的基本规律,在资本流动、信贷增长和杠杆率方面都存在着全球性金融周期。全球资本流动性监管的逆周期性成为摆在货币决策当局面前的大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这导致美国基础货币6年里至今增加4倍。而当前,正如危机期间美联储从零利率到量化宽松政策的组合一样,QE退出也必然采取“量价配合”,也即通过缩减资产负债表和加息组合方式,回归正常化的货币政策。

  从资产结构来看,目前美联储资产持有规模约为4.5万亿美元,其中,MBS为1.76万亿美元,国债为2.46万亿美元。在到期结构上,所持国债中有55%在5年内到期,8%在1年内到期。如果美联储停止国债再投资,5年后约可将资产负债表瘦身1.35万亿美元。“缩表” 对美元流动性的冲击以及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要比加息的冲击更为直接,因为直接影响的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成倍缩减。

  美元流动性正逐步从“量宽”转向“量缩”新周期,对全球资本和流动性影响及冲击主要体现在:首先,美元跨境资本流动转向。国际金融协会(IIF)显示,2015年新兴经济体总体资本外流,非居民资金流入总额降至410亿美元,其中股市总计流入130亿美元,债市流入280亿美元,远低于2010-2014年平均水平的2850亿美元;近期,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恢复,资本有回流新兴市场迹象。

  其次,石油美元缩水也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国际油价下跌引发的全球商品价格的波动,叠加石油美元大幅缩水引发的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产生“抽血”。

  第三,美元估值效应对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强势美元放大外汇资产下降,美元走强使得各国央行持有的、以美元计的其他外汇资产遭遇市值损失。我们测算,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美元指数涨18%,对比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和美元值,其间发生的美元估值效应可能达2200多亿美元。

  本质看,全球资本和流动性的产生依托于两大循环,金融(货币循环)和贸易循环。一是贸易赤字国向贸易盈余国进行贸易货款的支付,带来经常账户的资金流动;二是贸易盈余国将积累的外汇资产重新投资于贸易赤字国的金融资产上,带来金融账户的资本流动,两者形成一个完整的货币经济循环,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失衡越严重,衍生出的流动性就越多。

  全球金融货币循环改变

  然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再平衡逐步改变了全球金融货币循环。这种由于“全球经济失衡”而导致的大规模美元流动性面临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已经见顶。事实上,除中国之外,2015年7月俄罗斯官方储备资产减少39.45亿美元至3576.26亿美元,连续2个月回升后再次缩水;巴西减少4.16亿美元至3682.52亿美元,南非减少10.06亿美元至458.23亿美元,印度的官方储备较5月减少17.61亿美元至3534.6亿美元,新兴经济体和金砖国家的储备出现拐点。

  但另一方面,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全球50%以上的资本仍然输入到美国、英国等,美国的稳固复苏吸引了大量全球资本购买美元资产,2015年美国资本净输入规模估计达到4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增速比2014年增加了14.8%,占全球资本输入总额的38%。

  2000-2014年,我国每年都有储备资产的大幅增加,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官方储备资产将继续减少。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国际收支巨额“双顺差”格局已基本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波动(逆差)的“新常态”,背后大格局和内在机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方面,原有全球贸易大循环不可持续。中国正在逼近人口红利的拐点,人口结构已逐步接近老龄化窗口,劳动力成本将逐步反映到企业的真实成本层面,从而导致企业储蓄下降。而且中国的制造业结构调整速度未来将逐步加快,出口企业制造顺差的能力有所下降。

  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总需求不断萎缩,全球继续面临总体需求不足的制约,中国出口部门超高速增长的黄金窗口已经过去,将大量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于劳动密集型出口部门的效率开始下降。中长期而言,全球资金的流向和配置结构都将发生变化,随着储备资产拐点,新兴市场通过官方外汇购买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形成的资本流出规模将会降低。

  另一方面,原有全球金融大循环不可持续。本轮全球经济失衡下资金大规模流动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发达的美元计价资本市场,美元资产减少供给;二是亚洲新兴国家超量储蓄流向美国,用于弥补美国的经常账户失衡;三是全球储蓄与计划投资平衡下较低的长期利率。随着全球失衡的纠正和真实利率的上升,美国国债等债券融资的成本也将上升,进而提升全球的真实利率。

  因此,未来不可避免出现“美元流动性短缺”。如何加强包括跨境资本流动、货币储备等在内的流动性管理,成为系统性风险控制和危机应对的关键,应建立以跨境资本流动性监管为核心目标和手段的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首先,全球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抑制金融周期分化带来的外溢效应,缓解全球金融不平衡的影响,比如,避免发达经济体通过负利率造成的货币竞争性贬值和继续“吹大”资产泡沫;避免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影响经济和金融新兴市场经济体因债务危机引发货币暴跌。

  其次,建立全球金融稳定与跨境资本审慎监管框架。对全球大规模资本流动进行审慎监管,为避免出现“宏观挤兑”风险,可允许新兴市场国家在汇率自由浮动基础上实施适当价格型和数量型监管。

  再次,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包括自我保险(储备资产)、双边融资安排(央行货币互换)、区域融资安排、IMF多边融资安排等多边和双边流动性救助机制在内的一系列危机防范和应对措施。(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银行反映不良贷款不能打马虎眼

商业银行能否真实反映不良贷款,事关重大,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操守”,更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博得社会广泛信任和获得源源不断社会资源。商业银行应要认真对待此事,把它纳入重要经营管理及风险管控目标,将不良贷款真实性全部展现给社会和全体股东,以消除各...

银行应摒弃庸俗短视的信贷文化

银行“收杀自有银行“收杀的苦衷。面对企业诚信的堕落,面对信用环境的恶化,银行“收杀的确充满了太多的无奈。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理直气壮“雨天收杀的理由,不是我们可以不分企业实际情况盲目抽贷、压贷的遁词。

中国开放型经济仍存坚实基础

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贸易、消费和投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最坚实的基矗要看到中国走出去的基储优势和机遇,要心中有数,而不能因经济下行而失去信心。

重出江湖的索罗斯在赌什么?

索罗斯买入黄金和抛售股票,可能只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全球风险降至,请着手应对。至于索罗斯在赌什么,我想,他很难离开自己的老本行,只有国家债务和货币市场酝酿出来的波动,才是难以阻止的,索罗斯赌的,可能依然是更多国家的命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