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3日01:05 经济参考报

   2015年是李可染和潘天寿年,中国近现代名家大师的作品仍然是书画市场的中流砥柱,两极分化的态势明显:精品价高抢手,普品一再降价。市场正在从普通的投资转向高端的收藏。

   2015年上海嘉禾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潘天寿巨幅精品《鹰石图》由一位神秘买家电话竞得,成交价1.15亿元,成为上海艺拍史上首件亿元拍品,正式标志着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步入“亿元时代”。据杭州潘天寿纪念馆前任馆长卢炘介绍,潘天寿大师留在民间的巨幅作品只有三、四件,画鹰的作品仅此一件;在不少专家看来,该画作堪称“民间潘画之王”。

   潘天寿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依旧创造了三幅画拍卖总成交额达到4.8亿元的纪录。除了《鹰石图》,还有一幅《鹰石山花图》于2015年5月17日晚,在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上拍出2.79亿元,创潘天寿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另外一幅《劲松》以9315万元的价格被刘益谦、王薇夫妇拥有的上海龙美术馆购得。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他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

   潘天寿的巨幅作品非常少见,每次出现都会诞生天价。在潘天寿那里,山水画变成民族文化、历史情感和心灵的寄托,在趣味与格调上体现出了时代的雄强气象。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样的作品无疑会更加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追捧。

   “市场总会有起落,不一定能够踩准重要的节点,所以,东西好是最关键的,就跟炒股一样,关键问题是选准好公司。如果以市场高低来决定是否购买的话,可能会违背追求精品的原则。只要是稀缺的精品,就不太受市场的影响。”5月13日,现身京城的神秘买家——浙江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加勇告诉记者。

   谈及《鹰石图》,张加勇表示,首先这幅画特别好,是潘天寿擅长的鹰,没有败笔,尺幅又特别大,保存完好。近10年来,如此高品质的作品,市场上只出现过几件。其次,他本人与潘天寿有一定的渊源。16岁时,张加勇省出3块多钱买了自己的第一本画册,那本画册就是潘天寿的。潘天寿曾经在张加勇的家乡安吉教过一年半的书,安吉曾出过吴昌硕,潘天寿也是吴昌硕系统的,所以,他对潘天寿有特别的感情,也比较了解。而在决定购买这件《鹰石图》之前,他做了充足的功课。虽然《鹰石图》一眼看过去就是潘天寿的典型作品,但毕竟会花很多钱,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他和专家团的几位老师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讨论、研究,挑毛病,最终看到找不出任何毛病的时候,他的心里终于踏实了。剩下的价格问题,只要与市场上类似的作品比较一下,就可以大致明了。

   张加勇在分享收藏心得时指出,第一个原则是“看得懂”。他认为,只有看懂了,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否则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第二个原则是,只收顶级艺术家的精品。10年来,其收藏一直围绕近现代大师精品,尤其是与他同乡的吴昌硕进行。出于乡情,他对吴昌硕及其一脉相承的艺术家尤其倾心,比如受吴昌硕影响的齐白石、潘天寿等。此外还有一些传统大师,比如黄宾虹,陆俨少等;第三个原则是“眼力”和“财力”的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和擅长领域去收藏,不了解的领域,就算再美好,也不涉猎。

   《经济参考报》:您已经收藏10年了,这次花费过亿来购买这幅画,您的资金来源于哪里?

   张加勇:很早的时候,我就开始把企业盈利的部分做一些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现在更多的是把这些投资收回来,转投艺术品收藏。

   《经济参考报》:您只通过拍卖来收藏么?

   张加勇:一些我喜欢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我是通过画廊购买的,但比较少。当代艺术家还在世,可以有一些交流,但这不是我收藏的重点。我的主要途径还是拍卖公司,遵循拍卖市场的原则。这一市场虽然很复杂,有很多灰色,但总体来讲,我相信市场经济的大方向,通过市场竞价还是最公平的。

   《经济参考报》:您一般如何选择作品?

   张加勇:我看完图录,会先做个大致的筛选,然后再经过团队仔细研究,把喜欢的精品挑出来,下一个阶段就是不停地挑毛病。就算是真品,也要挑毛病。如果挑不出了,那肯定就是最好的了。

   《经济参考报》:您说自己有一个顾问团,这个团队是怎样的?

   张加勇:我以前收藏艺术品非常低调,包括在嘉德、苏富比,我甚至没有去刻意认识拍卖公司的老总,因为维持这种低调的状态,受到的干扰就会很小,容易保持冷静,所以我请的专家也都是比较冷静的,潜心研究学术的。当然,市场专家也有水平比较高的。随着自身的积累,自己也在选择和鉴定,不可能专家让你买啥你就买啥,那就失去了收藏艺术品的意义了。艺术品要给你带来精神愉悦,否则就变成炒房的房子了。

   《经济参考报》:您对作品的心理价位如何确定?

   张加勇:只能以过往的拍卖纪录做参考,不过会选像嘉德那样比较正规的拍卖公司数据作为参考。嘉德很严谨,陈董事长还是很有情怀的。我喜欢和有情怀的人打交道。我们可以不说话,不一起吃饭,但是有心灵默契。

   《经济参考报》:您有没拍到的经历吗?

   张加勇:有很多啊,那也只能理性地接受事实。比如,某件作品心理价位2000万,结果拍到了3500万,这说明别人比你更喜欢这件作品,就应该让他珍藏。再怎么好的拍品,在你心里的位置也不可能是无限的,你愿意花多少钱是你理性的判断,不可能超出太多。感性和冲动每个人都有,但社会不是你看中的别人就要让给你,你喜欢的可能有人比你更喜欢,这个很正常。

   比如中国嘉德2012秋拍的吴昌硕《敝帚自珍册》,估价680万至880万元,最终以2012.5万元成交,创造了一个新的拍卖纪录。这套册页属于吴昌硕册页中的精品,但当时市场上吴昌硕过千万的东西凤毛麟角,所以,如果给它定的心理价位是1000万元,拍到1200万尚可以接受,超过1500万,心理上没有准备好,就放弃吧。今天再看,虽然心理预期准备好了,可也买不到了。所以,艺术品的价格是没有标准的,它跟很多藏家的心理预期有关系,每个人心理预期不同,并不是看到了就一定要拿下。

   《经济参考报》:对于这件《鹰石图》,将来有什么打算?

   张加勇:这件作品可能会放到当地合适的美术馆或艺术馆做展示。更多地展示给观众,这应该也是潘天寿把这么好的一件艺术品留在世间的目的和愿望。但是,要展览,首先要保证展示环境好一些,并且能够妥善保存。对发出邀请的博物馆、美术馆,我会一家一家去考察。

   《经济参考报》:您觉得收藏给您带来了什么?

   张加勇:收藏不仅仅是玩,不仅不会玩物丧志,还对自己的事业多有助益,提升思想境界、个人格调、眼光。像买《鹰石图》,1亿多毕竟是笔巨款,要做这个决策需要清晰、理性的判断,这也是一种锻炼。因为出于利益、立场、目的等不同,周围会有很多杂音,有些人说不好、是假的,这时候就要排除,练就心智。这个过程与做企业重大决策时的过程是非常相像的,也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内部团队的声音、竞争对手的声音、政府的声音,这时候就需要非常理性地做好决策,做好充分的调研。等《鹰石图》成交之后,大家又都认可了,这是非常奇怪,也非常有趣的现象。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