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5日04:23 经济观察报

  债市主体评级下调事件倍增 刚兑信仰正在打破

  违约事件频发已让债券市场风声鹤唳,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债市迎来了评级下调潮。

  年初至今,中国债券市场主体评级下调事件数量达到2015年同期的两倍有余。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5月12日,中国债市发生主体信用评级下调46起,2015年同期则是21起。事实上,2015年发生主体评级下调的数量与往年相比已明显增多,全年共发生140次,但今年年初至今的数量已达到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南方一家评级公司评级总监认为,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经营压力会逐步暴露,受其经营业绩的影响,主体评级下调的案例更多“并不意外”。

  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以往每年4月以后至7月是主体评级下调的集中爆发期,2014年和2015年这几个月评级下调(包括展望变动)均逐月次第增加,其中,2015年6月、7月分别发生主体评级下调事件达43起和57起,占全年该类事件总数的一半左右。“随着企业年报陆续出来,这几个月会出现评级的集中变动。”前述评级总监表示,而这或许意味着今年评级“下调潮”的大幕刚刚展开。

  根据统计数据,或可呈现中国债市未来风险的大体图景。除数量增幅以外,经济观察报注意到,与2015年相比,民企主体评级遭下调或负面展望的达28家,占总数的50%,而2015年这个数字为38.7%。而对于央企及地方国企而言,遭遇评级下调(不包括负面展望)的绝对数字则明显高于去年,达到去年总额的两倍有余。此前,国企、央企的违约事件已陆续打破债市“信仰”,而国企玩家“信仰光环”的力量似乎正在持续走弱。

  前述评级总监称,评级公司对待国企、央企的态度将逐渐趋于谨慎,在评级中将更侧重于公司自身实力,“国企背景方面,我们会去考量它是否真的具备政府实际的支持,否则就不能在评级方面有更多的‘加成’。”

  虽然无法仅仅根据主体评级下调去判断发生风险事件的必然性,但评级下调本身可能体现着潜在风险的分布权重,在此基础上,如果出现主体评级“多级跳”或意味着风险系数的攀升。在已然发生信用风险事件的主体中,“多级跳”并不罕见。近期,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等均出现主体评级多级跳水的局面。

  从发债公司所属地区的层面分析,今年至今发生评级下调的发债主体所集中的区域与去年有较大区别。在今年遭遇评级下调的发债主体中,山东、江苏、浙江三个省份为评级下调数量之“前三甲”,2015年同期则是河北、河南、辽宁。这或许意味着,债券市场风险权重正在逐步扩散,即使在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也不容小觑。浙江春和集团有限公司或许可作为一个例子,今年3月份以来,该公司主体评级遭遇多次下调,新世纪评级在最近的评级报告中认为,春和集团在主业亏损、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经营现金流已枯竭,在无外部有效支持下,“15春和CP001”面临极大的偿付压力。

  不过,除评级下调风险区域“扩散”、国企、央企褪去光环之外,遭遇评级下调的企业集中出现的行业并未发生大的变化,能源、钢铁等行业相关企业评级下调的例子不在少数。事实上,这似乎反映着转型中中国经济的一个侧面。“这些企业不像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他们比较容易寻找到更多的融资方式,比如股权融资,但过剩行业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而且其可供选择融资模式趋于单一,所以更容易成为债券市场风险事件的主角。”前述评级总监表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йҪصĵ

ΪйҪصĵǡ֤Ͷгȶ͡žΣṹھЭƽͬʱҲòĿѡأȡᡣ

ά

ǰAɸĸҪìʲô

йתȱֱʵֲ֧ǵǰAɸĸҪìܣӿȷעƸĸ·ͼʱڸĸսϣҪַʱгԹĸ֧֣עҪĻʩ裬ҲDZСͶߴʩǰᡣ

DzǺͶѡ

ڰôڼѾأҵʲծҵʵʩϸŴծİҵٸIJѹҵΣֱ٣ͥĿǰծˣƽÿͥҪÿµ20%룬Գÿծ

˭вԪĩտ񻶵ĵ

вԪܹĩտ񻶣гͶĽʵƶȽϴ©¡AɵгǷͶġͶʡĻˣвԪûݡĩ֡ûгɡɡǵıһĻҲͲΪ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