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3日05: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晓宴 上海报道

  又一位资管“大咖”级别人物将离开银行业。

  有银行消息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将在近期离职,下一站或为百度金融。今年业内的另一重磅人事变动,是3月份,原交通银行资管事业部总裁马续田离职交行,出任中信银行新筹建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

  当银行资管站上23万亿元的高峰,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时,银行资管老总也成了这个时代的明星。

  要怎么描述他们呢?他们不是王亚伟,但他们是另一种中国特色的投行家。银行资管业务考验的不仅是专业投资能力,还有与渠道,包括其他同业机构渠道,以及银行内部零售渠道的资源协调能力。

  资管“大咖”们手握万亿资金,在资产管理产业链上,是拥有主动权的“甲方”,但同时,银行资管和券商与基金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银行资管面临的挑战,包括深植于银行体系内,与券商、基金无法比拟的激励机制,而作为出路的银行资管子公司转型之路又并不如预期顺利。坐拥大量资源的同时,不得不说,银行资管人面临压力也不小。

  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同形态的转型探索。

  张旭阳——光大20年,首发第一只人民币理财

  “我能感受到张旭阳对资管真正的热情。”谈及这位银行资管大人物,有熟悉他的银行资管业内人士如是说。

  张旭阳,名副其实的“光大老人”,从1997年入职光大至今,近20年时光。

  在光大银行,张旭阳曾历任资金部代客交易处处长、投行业务部总经理助理、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零售业务部总经理等职务。

  自2004年起,其就从理财产品设计开始,直至掌舵光大银行资管大局。

  2013年,光大内部机构改革,财富管理中心升级为资产管理部,张旭阳出任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光大银行曾发行国内商业银行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第一只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时,光大也是国内最早使用MOM(管理人的管理人)模式进行投资的银行之一。2015年,光大又是第一家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商业银行。

  截至2015年末,光大受托理财规模1.22万亿元,在股份行中排名第四。其中,非保本理财规模占比71.87%。

  张旭阳对于银行理财的诸多理解和判断,回过头来看,多具有前瞻性。

  2014年6月,张旭阳曾表示,下一个十年的理财投资,要建立“资管投行”模式,有三个主题可供选择,分别是城镇化背后的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经济结构调整、混合所有制推进背后的并购重组,以及资本项下开放的与美国经济转强背后的海外投资。

  这三个投向,在今天看来,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马续田——中信再起航

  工行、交行、中信,马续田没有离开过银行。

  工行是银行资管界毫无疑问的“老大哥”,创造了资管行业的多个“第一”;交行资管规模也曾一度排在同业第二。对于其刚刚履新的中信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外界对其也是期待甚高。

  2009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资产管理部,成为境内首家设立专门化的代客资产管理业务运作机构的银行,马续田出任副总经理。

  四年后,2013年10月,马续田离职工行,转投交通银行当年初新设立的资产管理部(一级部门),出任总经理。

  在其任职期间,正值交行推进事业部制改革。2014年,原资产管理部改制成资产管理业务中心,马续田担任总裁。

  马续田出走交行之前,外界曾对他的下一站有诸多猜测。

  最后,马续田的选择,似乎可见当年的影子——中信银行新建立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按照事业部制管理,实行公司化运作,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拟向资管子公司过渡。

  一直以来,马续田就呼吁通过建立独立的法人机构、建立子公司,跟商业银行形成风险隔离。另外,按照目前的法律框架,银行不能直接做股权投资。通过设立子公司,希望通过理财子公司来设立发行一些股权产品,乃至以子公司申请私募和公募的证券投资牌照。

  4月20日,马续田首次以新身份亮相中信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合作论坛,中信资管业务同业合作布局也首次揭开面纱。据其规划,中信资管业务中心将设立同业交流和合作平台,包括共同设立产品,提供产品和资金合作之外的培训和研究支持等。

  刘小腊——功退招行,再续华润

  在刘小腊的身上贴一个标签,必然招行。不过2015年以来,其岗位变动较为频繁,离开招行后,其赴华润银行任常务副行长,又在今年4月出任华润信托总经理。

  刘小腊此前跟随招行原行长马蔚华多年,在招行17年间,其长期担任招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一职。

  2013年底,新任行长田惠宇主导金融市场条线机构改革,组建同业金融总部,刘小腊担任常务副总裁。同时,资产管理部地位提高,由二级部门升为一级部门,刘小腊亲自掌舵,主导招行理财业务转型。

  到2014年底,刘小腊转任佛山分行任行长之前,招行理财在规模和结构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截至2014年7月末,招行理财产品管理余额突破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5%。从结构上,净值型产品余额占19%,结构化产品余额占比26%。

  继招商银行原董事长傅育宁调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后,2015年5月,刘小腊正式离开招行,加盟华润银行出任常务副行长,分管零售和金融市场条线。

  珠海华润银行的前身为珠海市商业银行。2009年,华润股份参与重组,成为其第一大控股股东。

  据华润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自刘小腊去年5月加盟华润银行,到今年3月,该行理财规模已实现翻番。不过就在4月底,刘小腊又履新了华润信托总经理。

  在个人风格上,与其共事过的人称刘小腊亲民、爱开玩笑、员工认可度很高。

  许明——证券背景的低调银行资管人

  在银行资管圈,许明为人低调,极少接受采访,公开言论不多。其离职也没有引起媒体关注,离职去向尚不得而知。

  在银行资管圈内,许明有着较为特别的背景。其加盟华夏银行之前有近20年的证券、基金工作经历,曾在海南省证券公司、三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巨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也因此,华夏银行的投资团队在权益及权益相关资产投资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事实上,许明作为华夏银行资管掌舵人的时间并不长。华夏资产管理部本身,作为一级部门的历史就很短,始于2014年5月。彼时,许明从个金部总经理调任该部门。

  2015年1月,也就是许明上任不到一年,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讲到2014年的资管成果,主要是做对了几件事:一是年初针对私人银行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大量投资了指数型公募基金,在年末时获得较高回报;二是抓住了债券市场投资机会,从2012年直到2014年持续大力度买入评级AA以上的债券,尤其是在2013年底前后大量买入城投债,为理财业务积累了大量较长期限、收益水平较高、安全性较好的基础资产。

  王贵亚——转型地产金融

  如果看银行人跳出银行转型,王贵亚应该算是典型案例:近30年的银行从业经历,到跨界万达金融,跨度不小。不过有消息人士称,王贵亚已经从万达金融离职,去向未知。

  建设银行出身的王贵亚,在重大项目资产、债务重组上市与投资理财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其在建行投行部任职过5年【2006年到2011年,其中2007-2010年兼任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建行投资理财部和投行部兼任高级副总裁3年(2011年到2014年),最终于2014年开年跳槽至万达集团,出任高级副总裁,参与筹建王健林设想的万达集团金融板块。

  王贵亚与万达集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时任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贵亚曾两次主导对万达商业地产的战略投资。2009年12月起,他开始担任万达商业非执行董事,并于2014年2月起进入万达集团董事局。

  对于王贵亚在万达金融的成绩,鲜少数据说明。

  2015年下半年,金融集团正式成立。根据万达2015年业绩快报,万达金融集团收入208.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97%,但还未公布利润。

  (编辑:重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qb@@21jingji.com)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

Ӫɽ˰ѹ

ӳӪгжвƷļ۸ãͬʱרҵϸ߹Լ۱ȣ⽫߱߼򣬶ͷеߵDZӰ졣

ƽ

ҫ¼´漣

ҫִǰ¼ӢͳʱڣֻΪתó׸ۣؾùӶ70-75%ͶռGDP80-85%ýṹһΣҵˮƽͺҫִ¼ʵ˴ӵһĿԽ

̩

йøĽ?

ܹ˰һڣйжҵܹٷֵʳɱйҵ1.5ڣѵѸٷصĹɱܹ20%йжҵŤΪӯ

Ϣһһ·

ڶҵ򣬼Ӵ󿪷ϢݵȣԲ޴󾭼Ч棬ⲢֱָӷϢIJЩѵĹϣɱҵṩ¹IJҵ츣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