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3日01:49 上海证券报

  大连国资改革之道: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记者 高文力 王雪青 ○编辑 吴正懿

  “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当资本化浪潮奔涌而来时,选择固守城池还是急流勇退,考验着上市公司掌舵者的勇气与智慧。

  作为东北工业重镇,大连市转型升级的动力尤为紧迫,因而催生了上市公司“腾笼换鸟”的景况。据上证报记者统计,从2014年底至今,大连辖区26家A股公司中有10家发生过卖壳重组、跨界收购资产等交易,这一比重在东三省首屈一指。

  综观重组案例,从服装企业大杨创世卖壳引入圆通速递,到地板商科冕木业卖壳转行网络游戏,再到业绩亏损的大连国际投靠央企中广核;还有壹桥海参正停牌筹划转型互联网泛娱乐等,都遵循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轴。

  近日,上证报记者深入大连,采访了当地企业及政府部门,探求大连国资改革的门道。值得一提的是,当国企的转型脱困与国资控制权产生矛盾时,大连主管部门的态度独树一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让壳重组“以退为进”

  短短几年,已有美罗药业大连控股海航投资、大杨创世、易世达天神娱乐、*ST橡塑、大连国际等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或控股权转让,面貌焕然一新。

  大连电瓷便是一家引人联想的“准重组”公司。

  这家2011年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在实际控制人所持股权解禁后不久,于今年2月26日突然宣布停牌筹划重大事项。3月11日公司复牌称,控股股东停牌协商股权转让事宜,由于核心条款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暂不筹划该重大事项终止。

  在大连当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风起云涌之时,“暂不筹划”的表述给市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将时针拨回2014年,另一家大连公司科冕木业在上市满三年后,迅速弃壳引入了游戏龙头天神娱乐,当时市场颇为瞩目。转型之后,新公司天神娱乐的资本动作不断,目前市值已经达到230多亿元,而重组前上市公司市值仅20亿元。

  此后,大连地区的重磅重组接连涌现。例如今年4月份复牌的大杨创世,原本是国内高端西服出口的龙头企业,本次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引入了知名物流企业圆通速递。停牌前,大杨创世的市值只有40多亿元,而借壳方圆通速递的估值就达175亿元。

  卖壳的大杨创世自有打算。大杨创世高管告诉上证报记者:“跟很多重组不一样,我们不是简单地卖壳,圆通速递进来后,未来双方在跨境电商等业务层面会有合作,也希望有机会能跟‘阿里系’合作。公司一直以国际业务为主,服装出口占70至80%,退出资本市场对服装品牌及价值不会有太多影响,公司发展战略也不会发生变化。”

  对当地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大杨创世重组起到了“招商引资”的作用。上述高管说:“圆通公司注册地要从上海青浦迁到大连,虽然流转税在各地,但总部有一部分税收会放到大连,未来有些业务也许会放到大连。”

  “大连本地企业即便卖壳也依然留在大连,同时会将不少有实力的新兴产业引入大连,为当地税收作贡献,也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当地监管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对卖壳企业来说,获取资金后可以继续培育产业,未来经营得好可以再上市。无论是借壳还是IPO,都是市场化的行为,只要合法合规,有利于全体股东的利益,就不应加以干涉。”

  再如,大连国际2015年底推出重大资产重组,置入中广核的民用核电资产,成为中广核A股首家上市公司;大连友谊也在2015年推出重组方案,引入武汉国有金融资产,成为武汉金控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原来的美罗药业弃壳引入国内中高端汽车销售龙头广汇汽车,市值从二、三十亿元暴增到700多亿元。上述三公司都是上一轮国企改制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大连国资背景。

  透明、高效、规范的资本市场,注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短短几年时间,大连地区就有美罗药业、大连控股、海航投资、大杨创世、易世达、天神娱乐、*ST橡塑、大连国际等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或控股权转让,公司面貌焕然一新。

  国企转型不恋控制权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对于国企转型脱困,大连市政府拿出了坚定的态度与魄力

  从顶层设计看,大连市在2014年底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连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随着实践深入,细化的工作重点逐步明确。

  谈到本轮国企改革时,大连国资监管部门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引资、引智、引技术。”在他看来,不能无原则地搞股权多元化,但是若将企业控制权作为改革壁垒,也无法放开手脚。“接下来,振兴东北需要靠民资。”

  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客观条件来说,东三省国有企业普遍属于传统产业,若要保障控股权不能变更,可供腾挪的资源有限,引入民资是大势所趋。

  目前,大连市属上市公司包括大连港大连热电大连重工及*ST瓦轴B、大化B等,转型升级、整体上市是这些公司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现在大连要重点投入的就是转型升级。”国资监管部门人士表示:“大连地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目前由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创新力不够,行业比较单一,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的联系不够等原因,经济形势一波动,企业受影响就比较大。”

  非上市国企脱困又如何解决?上述国资监管人士称:“企业需要主动瘦身,把能盘活的尽量盘活。同时与相关的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合作,抱团取暖。借助上市公司的力量,力争用存量吸引增量,等时机成熟再置入上市公司。”

  整体上市也是个难题。例如,大连热电2015年曾筹划过热电集团整体上市,从而彻底解决热电集团与大连热电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及历史遗留问题。但由于标的资产的环保事项存在不确定因素,该次重组最终无奈告吹。不过,公司在2015年年报中表示,在前次重组终止后,公司重新审视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未来将按照“并购重组+配套募资+产业链延伸”的路线图规划,以国企深化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产融结合,改善股权及资产负债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水平。力争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跳跃式发展”第三阶段目标,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型为多元化经营的控股型上市公司。

  创新国资监管体系也是当前大连国资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国资流动平台架构方面,上海成立两大国有投资运营平台国盛、国际集团的模式被普遍看好。实际上,大连早在2005年就组建了大连国投集团,并参股了*ST橡塑和大连重工。

  大连国资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该平台组建之初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经过多年实践,目前逐渐走向国资运营管理平台,负责资本运作、股权运营管理等。有利于国资委腾出精力专注于产业布局,不再忙于审批事务。”

  “二次混改”激发活力

  对于大商股份大冷股份等身份比较特殊的企业而言,如何调整内部机制、激发员工潜能,才是改革命题的另一重应有之义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对另一部分企业而言,大刀阔斧的重组未必就是灵丹妙药,如何调整内部机制、激发员工潜能,是改革命题的另一重应有之义。

  例如,大商股份、大冷股份的身份比较特殊,二者具有一定的国资背景,但目前都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其中,大冷股份的“二次混改”及2015年度的“高送转”,让市场嗅到了不同以往的味道。

  2015年底,大连中慧达制冷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慧达”)对大冷股份的控股股东冰山集团单方增资,其持有冰山集团的股份从10%升至20.2%;三洋电机和大连市国资委的股权比例均从30%稀释到26.6%。中慧达是冰山集团于2008年改制时,由冰山集团及当时的核心经营团队出资设立的公司。本次中慧达增资冰山集团,是继公司2014年推出管理层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之后又一重大举措。

  “股权变更是冰山集团和大冷股份实现一体化经营,打造事业和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大冷股份高管告诉记者,目前中慧达的股东有160余人,享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41人中大部分也是中慧达的成员。未来冰山事业的成长也将主要依靠这160多个人的引领。

  至于未来三年的目标,大冷股份也有了清晰蓝图。去年以来,大冷股份的收购动作接连不断,相继收购了武新制冷剩余49%股权实现全资控股,收购三洋高效30%股权形成控股等;今年3月又公告受让三洋明华70%股权。

  “混改并非一混就灵,关键要看有没有化学反应。”大冷股份高管坦言,公司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上一轮混改,引入外资股东,但随后几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次中慧达增资冰山集团相当于二次混改,目前来看效果初现,大家的工作动力明显提升。

  在调研中,相关公司及政府部门人士也表达了对政策的需求。他们提出,西部企业IPO可以走绿色通道,东北企业IPO是否也可以享受类似待遇?并购重组方面能否给予优先审核?申请新三板挂牌能否简化审核程序?

  “海阔凭鱼跃。”当国企改革成为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构件,当“赋予地方更多国有企业改革自主权”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地方国资的改革足迹可能勾画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

Ӫɽ˰ѹ

ӳӪгжвƷļ۸ãͬʱרҵϸ߹Լ۱ȣ⽫߱߼򣬶ͷеߵDZӰ졣

ƽ

ҫ¼´漣

ҫִǰ¼ӢͳʱڣֻΪתó׸ۣؾùӶ70-75%ͶռGDP80-85%ýṹһΣҵˮƽͺҫִ¼ʵ˴ӵһĿԽ

̩

йøĽ?

ܹ˰һڣйжҵܹٷֵʳɱйҵ1.5ڣѵѸٷصĹɱܹ20%йжҵŤΪӯ

Ϣһһ·

ڶҵ򣬼Ӵ󿪷ϢݵȣԲ޴󾭼Ч棬ⲢֱָӷϢIJЩѵĹϣɱҵṩ¹IJҵ츣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