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2日05: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常亮 上海报道

  新三板券商首次执业评价令业内人士议论纷纷。

  “执业评价标准的出炉,对行业起到了难得的指导意义,也为券商三板挂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客观评价标准。”北京某券商场外市场部老总张海(化名)表示,“但如果排名导向令人困惑,标准不够直观,部分权重设置缺少区分度,则仍有提升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根据该执业评价标准,排名前列的并非全部为市场认知度较高的券商。仅从当期挂牌家数和持续督导家数来看,只有东北证券广发证券两家大户排名前列。整体排名呈现出挂牌数量越多、持续督导企业数量越多,排名反而靠后的现象。

  “这也许反映出股转‘重质轻量’的导向。”兴业证券相关业务人士称。

  挂牌大户全军覆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申万宏源证券、安信证券、中泰证券推荐挂牌企业总数量排名前三甲,分别为551家、321家、314家;而持续督导数量同样为这三家券商包揽前三,分别督导524家、334家、319家。

  事实上,由于推荐挂牌主办券商与企业互动最为频繁,利益捆绑亦较为紧密,推荐挂牌业务与持续督导业务是券商服务企业最核心途径。

  根据首次执业评价标准结果来看,根据4月当月执业数据,申万宏源排名第48,安信证券排名第37,中泰证券排名第17,令投行人士大跌眼镜。

  “如果挂牌数量和持续督导数量越多,出错概率大大提高,可以说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固然反映了股转对券商企业服务质量的殷切希望,但如果排名导向如此,可能令不了解新三板中介服务生态的企业主感到困惑。”张海指出。

  以排名第7的红塔证券为例,其业务量中,当期推荐挂牌企业1家,持续督导家数当期平均9家,做市企业家数平均24家,得分96分,远超业务规模完全不可类比的申万宏源、安信、中泰三家。

  从评价标准来看,即便业务规模相似企业,评价结果亦存在一定争议。

  以中信建投证券及广发证券为例,其持续督导企业数量分别为258家和238.5家,数量相仿,但由于负面行为记录等原因导致“业务点值计算系数”相差0.1,直接影响排名相差20名之多;而从做市情况来看,中信建投做市企业数量为64家,广发证券为170家,但系数却同为1,即交易管理方面的综合点值同为30分,并无任何区别。

  根据现行评价体系,受益最大的是东方证券(东方花旗合并计算),由于仅有挂牌后督导负面行为记录扣除2分,其他业务点值计算系数皆为满分,加之独步全市场的做市成交量和做市即时性指标的“加点”,导致其与华鑫证券并列第一。

  “也就是说,当前挂牌和持续督导这两个环节最容易出错,导致系数变化大幅扣分,如果这两块业务较少,且在交易领域较为出彩,则排名反而很高。但其实券商现在主要人力物力还是扑在挂牌和持续督导上,这个激励显然是有些错位的。”张海表示。

  “但就做市业务的‘成交量’和‘做市即时度’两点来看,不同券商也应当有所区分,比如做市上百家的券商,和做市几十家的企业,在做市即时度上权重应当有所调整,做市企业数量更少的券商反应更快,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上海某上市券商做市部门负责人表示。

  后续影响深远

  “我们感觉到挂牌业务的复杂度越来越高了,甚至有点不亚于IPO了,当前维持新三板业务性价比的主要是因为流程短平快,所以我们仍然在铺人力在挂牌业务上。执业评价标准出来以后,肯定会造成券商间的竞争,一旦出现扣分情况,现阶段还是要落实到具体业务人员头上,即采取扣奖金的办法。”安信证券相关人士说,“此外,督导费用还要继续提高。”

  “我们分析下来执业评价标准中出现的问题,都并非原则问题,而是比如文件格式、错别字等问题,指标还是比较细,容易出错。”中泰证券挂牌业务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挂牌业务一线人员普遍对评价标准持欢迎态度,但仍认为存在一定调整空间,且部分问题并非单靠执业评价驱动券商可以解决。

  “新三板还是服务创新创业型企业为主的市场,这些企业往往就是夫妻店、兄弟合伙、家族企业,可能仅仅在一年前才刚刚完成股改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要求它们一步到位符合接近上市公司的监管标准,恐怕不是券商通过持续督导在一年两年内能办到的。”张海表示。

  “今年以来的监管政策主要通过地方证监局实施,而证监局对三板公司采取的是上市公司标准,股转系统的挂牌标准却相对宽容,这里面就存在张力和空间,上市公司都经历过券商三到五年的上市辅导,三板公司实难相比。”张海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各券商处了解到,此次排名尚未涉及挂牌公司2015年年报问题,2015年5月的执业评价结果可能仍有较大变化,股转系统亦有可能根据市场反馈对标准予以修正。(编辑 郑世凤)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