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2日05: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谷枫实习记者 莫晓潇 北京报道

  5月11日,一则证监会收紧上市公司跨界涉足影视、VR等四个行业的消息,在市场上不胫而走。事实上,不仅是A股,近年来影视公司同样在扎堆挂牌新三板。

  如今,新三板上的影视公司比A股同类型的公司数量高出数倍。而新三板上影视类公司规模和成熟程度则远远不能与A股的企业相比。

  在刚刚过去的年报季当中,就有一些新三板影视类公司因单个电影票房不及预期陷入亏损泥潭。这被外界看作或许也是监管层对影视行业采取审慎态度的一个原因。

  但风险高的同时,新三板上早期的影视类公司却具备更高的成长性。

  票房踩雷风险

  根据73家已挂牌影视类公司披露的年报,有17家公司在2015年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春秋鸿(831051、现简称为ST春秋)2015年亏损超过1.4亿元,这一亏损规模甚至超过其2015年1.33亿的总营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家公司亏损如此严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让春秋鸿陷入ST境地的正是其投资拍摄的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春秋鸿在年报中表示,2015年度,公司完成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的拍摄和上映,促使公司年度营收大幅增加,但因公司电影项目前期投入较高,总成本23458.45万元,大幅增加336.85%,且票房不理想,是导致公司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而记者也通过中国票房CBO网站查询了这部由范冰冰和黎明主演电影的票房,《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累计上映18天,最终票房仅1.33亿元。

  毫无疑问,这部由多位明星主演的电影让春秋鸿选择押注票房,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公司陷入亏损的深渊。

  如今,春秋鸿似乎也意识到押宝单个影片的风险,最终决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型。

  春秋鸿董秘刘丹丹也表示,现在公司要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加大力度深入推广公司体育行销业务,充分运用公司以往积累的优势资源结合日益发展的体育产业项目进行商业模式运作。

  但踩雷票房风险的不仅仅只有春秋鸿。另一家明星股东云集的海润影业(836583)也因2015年投拍一部电影票房不及预期,导致公司最终录得亏损。海润影业2015年营业收入4388万元,净利润为-294万元。

  记者从公司方面了解到,其亏损原因是电影《华丽上班族》作品未能取得预期的良好票房,该片仅仅取得了4748万的票房。

  北京地区一家大型上市券商影视娱乐行业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由于电影行业所存在电影产品适销性特点、电影制作发行的周期较长的特点,公司很难判断自己拍的影片是否一定会票房大卖。另外,之前有好的作品也不能保证接下来的作品一定会受到市场认可。”

  小公司扎堆

  事实上,纵观新三板挂牌的影视公司,大多公司规模尚小。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也向记者指出,相比A股华谊兄弟华策影视这些大型成熟的影视类公司,新三板影视类公司踩雷票房风险的几率更大。

  诸海滨补充到:“这是由它的商业模式决定的。有点像投资行业,几个人成立一个私募,未来收益看市场环境。碰到爆款就暴涨,如果达不到预期就容易亏损。这可能也和目前的影视公司体量比较小有关系。国外的相对比较成体系,既有影视制作、影视发行,还有衍生品。国外影视产业链是全的,不太受到某个人或者单个项目影响。”

  事实上,根据2015年年报披露的情况,新三板上以中小型的影视类公司为主。

  全部73家披露年报的影视类公司中仅有17家公司营收过亿。而净利润超过5000万以上的更少,仅有5家,绝大多数的公司净利润在4000万以下。

  这一数据相比A股上的影视类公司,并不在一个量级之上。A股中营业收入最少的北京文化也有将近3亿,净利润方面仅有3家公司的净利润没有超过1亿元。

  不过,诸海滨表示,尽管新三板上小的影视类公司更多,但相比A股来说,这些公司的成长性更强。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首先这个行业票房增长是显而易见的。从1到5月份的数据来看,年度破六百亿是没有问题的,行业本身具有成长性。其次是这两年,在票房上超预期逆袭的都是一些小公司和小制作,他们可能更愿意创新,在很多题材上更愿意尝试或者改变。从大数据上看,他们具有更高的成长性。”(编辑 郑世凤)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