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1日06:16 金融时报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启动 2030年形成“一个支撑带、五大基地”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就“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东北地区新一轮的振兴和2003年的振兴有本质上的不同,其中,要形成“一个支撑带、五大基地”,是中央对东北提出的要求,是对东北未来发展的重托,也是衡量东北是不是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和标准。

  新一轮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正在制定

  周建平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和一批重大项目,确定振兴战略的路径图、时间表。

  关于下一步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落实工作,周建平指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把文件中提出的重要任务和政策举措落实到年度,还将提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一批重大项目,为《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要求、目标确定路径图、时间表。

  周建平介绍,国家发改委将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发改委密切配合,研究如何在年度工作、包括各省区的年度工作中把这些工作切实细化。发改委正在组织力量,紧锣密鼓地编制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同时和各地方的“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把《若干意见》落实好。

  周建平称,为了支撑东北的长期发展,发改委正在研究提出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若干意见》三年滚动计划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虽然暂时还未最后确定,但近三年的滚动计划中初步计划有130多个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等。

  高端制造业助力东北产业结构调整

  周建平指出,制约东北发展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也就是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的需求有很多不适应之处。东北是我国建设最早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能源基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偏向重化工、能源、原材料,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适应性就出现了很大问题。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具体而言,应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积极培育东北发展新的动能。

  具体到如何推进东北产业结构调整,周建平总结其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二是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生物医药等东北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服务业的培育。

  “通过这些举措来改变‘一柱擎天’或者‘二人转’的局面,使东北的产业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对东北产业结构提出的需要。”周建平说。

  重点专项领域改革争取在东北先行先试

  周建平表示,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民营经济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也是一个重点。

  周建平指出,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下一步东北的体制机制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东北地方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需要解决现在存在的错位、缺位、越位、不到位等问题,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其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国企改革主要的出发点是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运作机制。

  再次,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东北地区需要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生态,使民营经济能够平等地获得资源、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地受到保护。

  此外,周建平表示,在加快重点专项领域改革如化解国有企业的负担、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开放水平和对接京津冀三个方面,东北地区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