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9日06:0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赵学毅

  近日,债券市场的信用违约事件继续发酵,不少基金在一季度报披露后第一时间声明“已经抛售了相关债券”。对此,华福基金固定收益总监陈博亮(具有8年投资交易与策略研究经验,熟悉固定收益、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全条线业务)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信用风险的存在,才使得债券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功能,部分投资机构基于“审慎”考虑,对信用债回避或抛售已略超理性状态,需要给予关注。

  债券市场需要“优胜劣汰”

  对于当下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所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陈博亮对《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风险和收益是一体两面、相伴相生的事物,我们应该以客观、开放的态度看待近期市场上发生的信用违约事件。信用风险在任何一个债券市场中都存在,并通过市场机构的风险评估、数量定价、投资交易,形成了信用利差,是债券整体收益的组成部分。”他说,一方面,信用风险的发生会降低债券的估值,甚至伤及本金的兑付。但另一方面,不同债券信用风险的高低差异导致不同的信用风险补偿,从而形成各异的债券收益率变化。可以说,正是信用风险的存在,才使得债券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需求。

  陈博亮进一步表示,由于投资机构类型、风格的多元化程度仍然较低,部分投资机构基于“审慎”考虑,对信用债回避或抛售,其他机构则由于信息不对称,被迫逆向选择,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压缩了较多优质企业的正常融资渠道,形成恶性循环。以上现象已略超理性状态,需要给予关注。

  强化业务精专信评力量

  基金公司如何规避“踩雷”事件?现行的评级体系是否需要改进呢?

  对于《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提出的疑问,陈博亮表示,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经过多年发展,经过了市场的长期考验,发挥了较好的参考价值。但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各种新经济、新领域企业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传统经济则面临产能淘汰、转型、升级等深刻变革,各类企业的生存状态较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出现了部分高评级债券超预期违约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在新形势下调整信用评价体系及信用评级模型,并使之更加契合当前风险收益特征,或是评级机构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规避 “踩雷”,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据陈博亮介绍,华福基金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分析相印证的信用风险分析框架。“一是信评团队独立性强,评审过程不受投资端影响;二是信评人员经验丰富,涵盖基金、证券、银行、保险、实业等领域;三是重视行业趋势变化,以行业分析为骨架上承宏观,下启个体;四是较财务报表进一步开展财务前瞻和持续跟踪,保持体系的动态调整。”他说。

  大概率呈现“低利率高波动”

  对于债券市场的走势,陈博亮表示,进入2016年,债券市场收益率一改去年单边下行的趋势,以春节为界先下后上,各关键期限波动幅度明显加大,特别是长端利率变化更加剧烈。与我国债券市场历史相比,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大概率将呈“低利率条件下的高波动”态势。但如果同发达市场相比,我国的债券市场收益率不低,但波动性不高。美国的10年国债收益率在1.8%至1.9%附近波动,而我国同期限国债收益率则在2.9%附近波动,我国债市收益率并不低;波动性方面,我国债券市场的波动性远小于发达市场。

  “从各国债市发展历史看,随着金融深化,我国的债券市场可能会朝着‘更低利率条件下的更高波动’方向发展。这对于我们的组合投资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陈博亮向《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因应上述变化,华福基金对于债券品种的投资,将灵活调整组合久期,兼顾进攻性和防御性;适度保持一定的杠杆比例,充分利用货币市场短端利率较低的有利条件增厚收益;品种上根据投资价值优选中高评级信用债,根据市场波动轻仓操作长端利率债,规避低评级信用债。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陈博亮建议投资者从三个方面把握债市机会:一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以合理的比例进行债券、股票等大类资产的投资,并进行及时调整;二是债券适合长期稳健型的投资需求,具有收益中等,风险较低,稳定性强的特点;三是债券基金比个人投资债券更具优势,债券基金覆盖更全面、更专业,规模较大赋予议价能力,同时,债基更便于做分散化、组合化管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