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6日07:02 第一财经日报

  激活民间投资 裨益无穷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这与稳增长政策取得成效密不可分。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7%,相比2015年全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然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同比回落了7.9个百分点,仅为5.7%,反差颇为明显。

  有鉴于此,在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列为议题。

  民间投资的重要性十分显见,乃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以来,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截至2015年底占比为64.2%,其增速通常也高出全社会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但自进入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与全社会投资开始分道扬镳,增速开始一路下滑。

  增速为何下滑?最主要的是民间投资较为集中的制造业领域,面临利润下滑、去产能、去库存压力,整体处于收缩调整期,再加上不断爆发的债务违约和破产倒闭案例,导致民间资本投资的选择不多。这从各领域的投资增速中可见一斑,其中制造业投资27716亿元,同比增长6.4%,比2015年全年增速降低了1.7个百分点;而基础设施投资15384亿元,同比增长19.6%,比2015年全年增速提高了2.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发力的财政政策,重点集中在大型基建项目,而基建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历来皆主要为政府和国企主导。数据也显示,一季度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则同比上升23.3%,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政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一定程度上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

  针对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此番国务院开展专项督查,可见重视程度之高。而民间投资多为社会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因此,欲提高民间投资热情,关键要解决好投资回报问题。这其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给予民间投资可预期的投资回报和创造较宽松的投资环境,就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可取之策。如对于去年以来政府力推的PPP项目,可通过完善价格政策等,构建合理有效的PPP项目投资回报机制,以吸引民间投资参与PPP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针对民间投资在一些领域遇到的“壁垒”,要进一步打开投资空间,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实质上,早在2014年11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列出生态环保、农业和水利、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以及信息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六大领域鼓励社会投资。然而从实际效果看,当前上述领域的社会资本发展尚不充分,民间资本在进入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障碍。

  因此,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围绕上述文件落实情况,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督查,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克服不作为现象,十分及时且必要,如此可让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真正释放红利。此外,应从法律角度确立民间投资主体的合法地位和根本权益,尊重和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此消除其后顾之忧,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正如李克强所言,各项政策对国企和民企要“一视同仁”。

  如今,民间资本在全社会资本中占比已十分显著,若能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