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5日15:16 中国产经新闻报

  保险客单流港 内地保险公司须细分市场

  本报记者 赵琳琳报道

  近些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内地人在香港购买保险增长速度迅猛。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2015年深圳等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香港1/4的保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与内地保险相比,香港保险险种更多,划分更细,参保人在理赔或者增值收益上都要高于内地。

  业内专家表示,香港保险公司对产品定价死亡率做了研究细分,购买香港保险的群体发生率相对低,因此香港推给大陆客户的险种价格要低于国内保险公司提供的大多数产品价格;由于监管方式和资本市场存在差异,香港保险市场的投资收益率在过去几年平均高于内地;同时香港许多重疾和医疗保险对医药规定弱于内地,这些原因使部分客户愿意去香港购买重疾类保险。

  此外,有专家称,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目前一些中产想通过持有离岸美元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实现部分资产在国外的目的,愿意承受部分风险,同时考虑到资产的传承,许多高净值客户就选择来去相对方便、文化相似、语言相通的香港作为离岸市场购买保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即使花点成本他们也能接受。

  郝演苏表示,香港险种的低投入高回报模式,对于投保人来说固然是好,但一定要注意投保方式,近年来关于赴港投保遭遇骗局的案例,屡见不鲜。

  不久前,中国保监会就赴港购买保险的相关风险进行提示,保监会表示,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并且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在保单收益方面也存在不确定性;虽然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但退保损失大;因此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

  尽管如此,有保险业内相关人士称,这并不会影响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热情,这种购买方式,或将成为一种新的常态。话至此处,难免让人为内地保险业感到担忧。

  郝演苏告诉记者,内地居民赴港购险不外乎“物美价廉”,但也就是这四个字决定了未来内地保险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准确来说,内地险种在数量上并不比香港险差多少,主要是针对性上。同样的问题,香港险在内容的涉及、涵盖上就显得更为专业,在保单合同上更能充分体现购买者的权益。当然,不可否认,内地险也具有自己的优越性,但是在精益求精、物美价廉等方面,内地保险公司还应多向香港保险公司的一些技巧(如对事件发生率、死亡率的分析),遵循保险业的供给侧改革,做出精致、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保险产品,从而促使保单回流。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