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4日19:34 一财网

  面对萎靡不振的权益市场,公募基金的发行思路已然转变。

  一方面,保本基金的发行潮“卷土从来”,保本基金发行规模高居前列,同时,债券型基金替代偏股型基金成为新发基金的主流。

  “目前各基金机构都在主推基金定投,相对来说,保本型和债券型等低风险产品更受青睐。” 某华北省会一家大型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犹记去年牛市时,基金发行达到疯狂,而到了熊市,股基、偏股型基金的发行就成了基金公司的一个大难题。Wind资讯统计便显示,今年4月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是224.52亿元,不及去年5月份的十分之一。

  权益类基金发行放缓

  Wind资讯统计显示,5月3日、4日,包括工银瑞信、安信、招商、融通等在内的15家基金公司发行了21只新基金。

  本报记者注意到,5月前两个交易日新发基金中,认购天数普遍在15天以上,最高的达到36天,近一半比例的基金发行天数超过20天——这样的数据放到去年4、5月份时简直不敢想象。

  去年上半年牛市的时候,很多产品在当天即售罄,发行规模最多者单只产品首发规模高达260亿元。而目前偏股型基金的发行状况,并不比“股灾”时好太多:譬如去年10月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为168.89亿元,刚刚过去的4月发行规模也没有达到230亿。

  事实上,近期某高调唱多的基金公司,4月份以来也只发了3只基金,一定程度上表现的“言行不一”。

  作为一些基金公司的主代销行,大型银行渠道的数据则颇有说服力。上述理财经理给记者展示的其所在银行最近一些代销基金的销售情况列表显示,截至4月末,销售任务为10亿的基金产品中已销售额少的仅完成0.01亿,多的也只是刚刚超过1.1亿。

  新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基金难发,一些基金也开始出现较大的净赎回现象。

  本报独家拿到的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银行渠道4月29日的销售数据显示,当日该公募某蓝筹基金申购7亿元,但赎回高达25亿元,申购赎回比例为1:3.6;另一只投资新兴产业的基金产品,申购赎回比例则约为4.5:1。

  “我这边看到一些核心产品的申购还是很正常的,有的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净申购。”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统计显示,目前正在发行的基金有71只,其中偏股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产品有24只。

  一些基金经理对今年的权益类市场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目前债市风险频发、货币利率较高、市场情绪低迷等都成为制约市场的负面因素,而近两个月的反弹基本来自于存量资金的博弈,反弹空间也便有限。

  基金公司打“保本”牌

  上个月底,一只规模为50亿上限的保本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充分显示出在动荡起伏的市场中,投资者对保本产品的高度认可。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保本基金的首募规模高居前列。

  从规模上看,上周发行份额排在前五的产品均为保本基金,合计规模为203.56亿,约占上周新基金募集规模的七成。

  当前正在发行的保本基金有招商安博保本、大成景荣保本、华商保本1号、中信建投稳溢保本、创金合信鑫安保本等11只产品。

  “现在我的感觉也确实是基金不好发,可能保本好一些。”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士也深有同感,行情不好时,他们的工作就不好做,而发行保本基金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可以看到,目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低,在震荡调整的市场行情下避险情绪较重,因此保本基金也迎来了发行密集期。一般来说,保本周期以2年或3年为主,部分保本基金还设置了目标收益触发条款。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保本基金并不意味为一定保本,持有满保本期的认购者才会享受到“保本”。

  “对于跌破面值的保本基金,投资者不应盲目抄底。”有分析人士提示,由于保本基金的“保本”仅针对持有满保本期的认购者,中途加入的投资者并不做“保本”的保证。

  从单周新成立基金的数量看,上周新成立基金共23只,较前一周增加10只。新成立基金的总募集规模为293.98亿份,平均单只募集规模为12.78亿份/只,较前周的10.10亿份/只明显上升。从新基类型看,灵活配置型基金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1只,偏债、中长期纯债基金6只及混合债基一级基金共13只,另有货币市场基金1只。

  可以看到,在新成立的产品中,固定收益类基金成立速度明显快于权益基金。记者便注意到,有基金公司的宣传语是这样的:“喜欢享受波澜不惊的小确幸,债券型基金是理想的选择。”

  “从总数来看,机构仍然保持稳定的发行热情,从类型上看,灵活型基金、债券基金依然是占发行主流。另外,黄金商品基金逐渐受到推崇。”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徐巧 SF18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