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4日05:24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我们认为目前人民币的汇率符合基本面因素,并乐意看到近期人民币汇率的企稳以及中国政府一直坚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持汇率稳定。”

  特约记者 朱丽娜 香港报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加快,人民币的波动牢牢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

  “我们认为目前人民币的汇率符合基本面因素,并乐意看到近期人民币汇率的企稳以及中国政府一直坚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持汇率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及太平洋部主管李昌镛(Chang Yong Rhee)在5月3日的记者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

  自去年8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亦成为金融市场的风向标。根据路透测算,5月3日,中国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首次跌破97关口报96.54,主要由于人民币兑欧元、日元当天大幅下跌1.39%和1.59%;相比之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565,仅微升0.04%。

  他继续表示,为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政府需要有效管理资本外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宏观经济增长,以及控制信贷过度增长等。

  “中国政府采取了恰当的措施(达到汇率稳定),尽管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可能暂时有所放缓,但从中长期来看,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他坦言。

  他同时强调,金融市场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序”非常重要,“首先必须在国内市场建立合理的市场框架,并以此作为‘锚’(anchor)逐步实现汇率自由浮动以及市场开放。”

  不良资产风险整体可控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坏账风险不断显现。

  “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债务问题整体可控,不太可能触发整个金融系统性风险。但从中期来看,对于企业债务问题的处理方法,将会影响未来生产效率的增长。中国政府有一定的空间来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李昌镛表示。

  他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去产能以及债转股等措施,意图解决企业债以及银行不良资产增长风险。以债转股为例,他认为,这些措施仅限于可以持续经营的企业,同时必须以市场化手段进行。“对于银行转变成为企业的股东,仅在有限时间内持有股份,而且在市况稳定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退出。”

  同时,他强调,这些计划虽然能够让这些企业生存更久,但要让企业真正实现盈利唯有通过经营改革,尤其提升企业管治,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盈利。

  4月13日,IMF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的健康状况和偿债能力正在下降,银行体系中具有潜在风险的贷款总额或接近1.3万亿美元;由此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产生约756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这占到中国GDP的7%。

  此外,根据普华永道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18家上市银行的信贷风险有所增加,不良贷款额达9482.8亿元,同比飙升48.61%,平均的不良贷款率由2014年的1.22%上升至1.65%。为应对风险增加,上市银行相应加大了力度处理,共注销或转让了3861亿元不良贷款,较2014年增加了67%。

  增长势头短期将继续

  由于推行的经济刺激措施初见效,中国经济增长表现理想。

  4月12日,IMF将中国今明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分别轻微上调至6.5%及6.2%,同时,却分别下调了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测。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断复苏,第一季度的表现亦好于预期。一些高频(high-frequency)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短期内将继续,尤其是房地产以及基建投资领域,但这主要受到信贷增长的推动。如果过度依赖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产生一些中期的增长风险。”李昌镛坦言。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从3月的50.2轻微下降至4月的50.1。这个关键指标仍处于荣枯线以上,意味着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得到缓解。新增订单和生产分指数在上个月大幅反弹之后,在4月持续支持PMI走势,分别达到51.0和52.2。

  同时,穆迪在4月28日发布的报告表示,短期内政策刺激有望令中国GDP增速大致保持在政策经济增长目标水平。然而,短期刺激手段无法应对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相反,刺激手段越来越依赖信贷融资进行投资,会进一步推高企业杠杆率,并可能由此导致政府或有负债的增加。

  对于外界对中国资本外流的担忧,李昌镛回应表示:“去年中国的资本外流达到6760亿美元,在整个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中占很大比例。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资本外流并非海外投资者撤离资金,而主要是中国企业偿付境外负债以及中国居民进行资产组合调整。”

  (编辑:赵海建,邮箱:zhaohj@@21jingji.com)

责任编辑:支全明 SF099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