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6日07:17 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环境状况 2016年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4月2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代表国务院向会议做《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这是国务院首次就上一年度的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报告。

  根据2015年施行的新《环保法》第27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此之后,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将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例行开展的监督工作,并在地方推行。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表示,国务院的报告清晰地反映了2015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客观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环保工作指明了重点。

  PM2.5年均浓度超标42.9%

  陈吉宁指出,2015年,全国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但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等问题仍然突出。

  其中,空气质量尤为值得关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3个城市达标,占21.6%;优良天数比例76.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3.2%。

  根据环保部统计,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50微克/立方米,超标42.9%,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87微克/立方米,超标24.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分别为25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134微克/立方米、2.1毫克/立方米,均达标。

  “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污染程度仍较高,部分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高发。”陈吉宁介绍,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与2013年相比,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1.2%,提高10.7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4.1%,下降4.6个百分点;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下降23.6%。

  2015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4%,有78.4%的城市空气质量仍然超标,有45个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一倍以上。京津冀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但采暖期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增长9.6%(北京增长75.9%),受多种因素影响,11-12月出现3次重污染天气。

  “颗粒物为主要污染因子,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增多。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八成多。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总超标天数的16.9%。”陈吉宁介绍。

  启动全国土壤污染详查

  陈吉宁在报告中也介绍了2016年的工作安排。

  按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要求,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7%,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下降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66.5%,劣Ⅴ类比例控制在9.2%以内;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2%、3%、3%。

  陈吉宁强调,今年将重点打好“三大战役”,即持续实施《大气十条》、全面落实《水十条》和出台实施《土十条》。

  “目前,《土十条》正在走向国务院报送的程序。”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陈吉宁介绍,目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在土壤治理上,环保部将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在“第九届环保产业大会”上介绍,土壤修复市场在“十三五”期间规模不会很大,预计主要是开展一些试点示范工程。

  (编辑:胡欣欣,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wangjk@21jingji.com,huxx@21jingji.com)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