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15:00 环球时报

  资料图:某快递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运送快递。张云 摄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9日刊文称,“快递小哥被打”事件反应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今天的中国社会,很多人已失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敬畏,甚至把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视为“低人一等”。

  近日,北京一名快递小哥在送件时,快递三轮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剐蹭,而后快递小哥遭出租车司机辱骂和连续掌掴。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社交网络,引发舆论关注。

  近年来,快递业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行业,快递员和出租车司机都需要每天长时间上路工作,他们难免在路上发生摩擦,也容易产生积怨,但是无论出于什么理由,暴力手段都是不被允许的。

  该事件还反应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今天的中国社会,很多人已失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敬畏,甚至把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视为“低人一等”。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当代中国,在政府的主导推动下,更是形成了“劳动不分贵贱”、“劳动最光荣”的新型价值观,“劳动模范”也成为中国社会的最高荣誉。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后,市场放开了、搞活了,这一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十亿人民九亿商”的说法,虽然有所夸张,但却反映了很多人想要经商致富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受到了冲击,由于纯粹的体力劳动难以带来滚滚财源,因此逐渐被冷落,人们开始寻求快速致富的“门路”,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这一群体遭到冷遇,不再被视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在任何时代,劳动都是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离开劳动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正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一升级的基础正是劳动者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当然也离不开体力劳动者们的奉献,而这些劳动者更需要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快递小哥被打”事件在舆论场域已跳脱出“擦车与打人”的执拗。

  这个时代更需要人们尊重劳动,守护个体的尊严,在转型制造业大国的今日之中国,亟需全民进行一场对于所有个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尊严革命”。(钟海之)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