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1日22:39 中国产经新闻报

  建立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吴琼报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今年我国将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建立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

  为扎实有序推进农民工融入城镇,首先要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据悉,“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要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徐林表示,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事实上,目前有许多农民工不愿将户口落到城市。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大,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工无法在城市找到归属感,且深受“落叶归根”的传统文化影响。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由于当前的国家政策对农村户口有多个方面的扶持,且拥有土地产权,农民工一旦落户到城市,将不再享有这些优惠和权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许多农民工而言,落户到县城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由于在农村和县城,享受到的待遇几乎一样。甚至越是发达的区域,农村户口反而越有价值。如广东的一些地方,有时候农村的乡镇工业还会给社区成员分红。前几年便出现许多因在外地上大学或当兵而转走的户口,都想尽办法调回原籍。”

  为更好地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徐林指出,今后可能需要探索一种激励机制。让这些农民在农村土地产权的权能,包括宅基地、集体股权收益分配权等,要让其有一种变现或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后,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将他们在农村的权益变现之后放弃这些东西到城市落户。

  徐林还强调道,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是个预期性的目标,而并非是约束性的目标,因此不存在强力去推进或一定要达到45%的设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随着农村条件改善的程度越来越好,特别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农民工会更加不愿意落户到城市中来。

  而在郭凡礼看来,想要快速有效地推进城镇化,优化农村资源配置,这也是实现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的难度之一。其二,又要遵循自愿、公平原则,有偿退出针对什么有偿、比例如何确定、采用何种方式等细节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农民的核心利益来自于土地,解决落户农民有偿退出机制也应主要围绕土地权利展开,土地流转改革、宅基地有偿退出等方式都可以尝试。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