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1日04: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市场更关心的是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发生变化。”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既然是“周期性的原因”,那么有多的时候,就有少的时候,市场担心货币政策是否会有调整。

  本报记者 辛继召 李致鸿 深圳、北京报道

  市场近期遭遇“股债齐跌”。

  4月20日,上证综指下跌2.31%,跌破3000点,收报2972.58点;创业板指下跌5.60%,跌破2200点,收报2145.24点;申万一级行业中,唯有银行板块飘红,几只银行股在14:20左右突然被拉升;非银板块的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保险股、海通证券等券商股也同时被拉升。

  股市下跌原因,“排除消息面原因,与市场近期上涨乏力有关,久盘必跌。银行股盘子大,有市场平衡作用,绝大多数时间里不会暴跌”。民族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广泽峰表示。

  同日,债市先于股市下跌。国债收益率曲线上行2-7个基点,收益率大幅上行。国开1401券上午异动被上交所停牌。

  “信用债风险事件发生,导致债基和债券专户的机构赎回。”有固收人士认为。

  一般而言,大宗商品价格反映的是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增长则商品价格上升;此外,若经济增长,则股市也应上涨,债市收益率上升、价格下跌。而股债齐跌,则往往是流动性的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19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季度信贷增速较快有一定阶段性、周期性的原因。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除了要继续支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也要注意防范宏观风险,尤其是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还要考虑到货币信贷增长对未来物价走势和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这让市场对于央行货币政策变动的预期升温。

  “市场更关心的是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发生变化。”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既然是“周期性的原因”,那么有多的时候,就有少的时候,市场担心货币政策是否会有调整。

  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流动性总量宽松事实一直存在,但边际上随着通胀压力上升,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较大上涨,以及美联储仍处在加息周期等因素制约下流动性宽松已经进入尾声。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央行对流动性的表态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

  本周公开市场有1900亿元逆回购到期,55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但央行周三在放量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2100亿元,为近两个月最高,以稳定银行间资金面。

  徐高表示,2016年货币政策的宽松仍然会维持下去,但是带给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是逐步趋紧的。因为货币政策的大方向是把资金导入实体经济,就是“脱虚入实”。

  今年一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长比较快,基础货币中因为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长带来的,被法定存款准备金锁定的部分会变大,超储会下降,金融市场资金面会显得相对紧张。这与去年资金大量堆积在金融市场是不一样的。

  “导致流动性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降准预期落空、通胀压力和预期持续、财政缴款、杠杆风险等等,但结果是明确的,流动性必然是影响今年整个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如是认为。

  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在其报告中表示:流动性、基本面和市场风险偏好仍为当前影响A股的主要因素。国内经济、金融数据强势持续性存忧,供给侧改革逻辑下稳增长政策持续性存疑,短期MLF到期、互联网金融监管加强或对市场流动性形成压力。

  “一方面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导致市场资金面维持紧平衡态势;另一方面信用债市场估值下跌导致产品赎回压力上升,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华创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警告称。

  (编辑:重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qb@@@21jingji.com)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