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8日10:54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丨只有去投资化才能救高房价

  刘光宇

  最近不管是一线城市房价的回落,还是三四线城市房价的高库存难以消化,这都是假象,并不能真正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需求。国家宏观调控严厉打压炒房投机者,正是让房地产刚需的回归。北京重提9070政策更是对刚需回归的一个政策落实。

  此前,住建部已经着手起草第一个全国性的住房发展规划。而“去投资化”很可能将借此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长期政策取向。“去投资化”的提出,无疑是对多年楼市的一个挑战,多年来,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属性发挥到了极致,但是房地产被过度开发为投资品而丧失了其本来的光彩。当房地产价格高到一些高级白领都望而却步时,普天下的百姓对国内的高房价又是何等的望而生畏呢?当房价飙升到这样的程度,那么房地产的泡沫化就犹如一颗,它绑架了中国经济,绑架了中国百姓,随时都有……的危险。

  而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加速整合,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归住房本性,“去投资化”渐趋明显。“去投资化”的政策性,更是国家对房地产诸多问题的清晰化,也是未来政策方向的倾向性。“去投资化”实际上就是降低楼市的投资功能,还原其居住的使用功能。伴随楼市投资功能的降低,必然是楼市泡沫受到挤压。

  谈泡沫谈楼市最重要也最敏感的一个话题就是房价问题,房价高不高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疑义,解决楼市问题要从根本抓起,楼市问题出在房地产本质的扭曲上。房子是给人住的,而不是被拿来炒来炒去的,更不是全民用来炒的。虽然多数买房的人会说,自己买房是为了自住,可殊不知哪个刚需购房者买房时没有抱有投资的心理?在目前现状下,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实就是这样。

  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称,房子须给人住,高房价是不可承受之重。高房价是不可承受之重早就被说滥了,但是有一点说到了关键,那就是房子必须给人住。这在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强调过。也看出政策日后的倾斜方向。“快速城镇化阶段,大量居民需要改善住房条件,以及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住房制度发展,不能走高房价、高泡沫、高耗能、大户型的道路,应该以满足居民自住为主要目标。”

  住房建设以满足居民自住为主要目标,也就是说,房子盖了应该用于居住,而不是投资炒作。然而,在一些城市,一边是需要住房的大量居民买不起房,另一边则是许多房屋空置,购房者买了房并没有用于居住。

  住房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近年来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当前的中国,更需要住房体现消费品特性,主要用于居住。”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此前一段时期房地产的投资品特性过于浓厚,使得房地产市场充满投机气氛,导致房价在短期内过快上涨。现在的房地产调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增加供给、打击投机,目的正在试图推动房地产回归消费品特性,调控的方向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一语中的,房地产行业经过了甚嚣尘上、泥沙俱下的高速发展的年代,现在已经到了沉淀的年代,即回到房地产的本质:为社会和人们提供好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产品,并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其余的利润、税金、股价等都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之后的衍生产品,是给人们提供的一种对企业的评价方式和社会对好产品的回报而已。

  往大了说,由于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一些传统出口型制造业陷入困境之后,停产观望,但他们又有强烈的投资冲动,楼市成了自然选择,投机也就伴随着投资需求而膨胀,从而荒废了实业。这是对中国经济的毁灭,否则单靠房地产的泡沫支撑,后果很严重。房价在加杠杆背景下的暴涨,既意味着居民购房能力的进一步降低、考虑购房因素后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也意味着新的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积聚。

  去投资化不管前景如何,目前市场的表现是房地产正逐步回归,从房价上抑或是房地产的属性上,都在慢慢回归本来面目。“去投资化”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努力的出发点。

  如果不从根本上打压“投资化”,房价永远下不来。虽然房地产既有居住功能也有投资属性,但是从根本上讲,房子还是用来住的。

  将来的金融产品或者投资产品可能会以房子为介质,但不是现在,在人们还未满足居住需求时,房子过多强调金融属性或者叫投资属性,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就因为有了投资属性,所有人都有了炒房价的动力和欲望,而最后倒霉的是房地产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最终买单的确实普通老百姓

  本文作者:刘光宇,安家杂志新闻评论部主任,安家新媒体主编,资深房地产评论人

  本文为作者授权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21世纪经济报道观点,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编辑:黎雨桐)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