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伯提·霍特

  刘晓颖

  3月,中国上海,身穿黑色西装、满头白发的伯提·霍特(BertilHult,下称“霍特”),神采奕奕地大步走进位于上海英孚中国总部的会议室。

  今年已经75岁的他,并不只是一名普通瑞典老人,还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全球最大私人英语培训机构英孚教育的创始人。

  22岁之前,霍特饱受阅读困难症的困扰,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读写,甚至无法像同龄的孩子一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当时的他大概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创办一家全球最大的私人英语培训机构。

  在数十年的商场征战中,霍特早就克服了曾经的困扰,变得自信而优雅,那个曾经连自己都无法开口的人现在却成了朗读者,让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能够自信、流利地交流。

  从2002年卸下公司CEO职务后,霍特就开始一步步将家族企业交接棒传给儿子们,并赞助成立了霍特商学院,为企业培养更多国际化的人才。如今的他坐下来,习惯性整一整西装,双手交叉时而放在桌子上时而又移到膝盖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性陷入片刻沉思,隔一会儿,再缓缓说出自己的想法。

  历经半个世纪的建设后,霍特不仅一手成功地打造了一个企业全球化的样本,也贡献了一个家族企业和荣誉传承的良好样本。然而当有人让霍特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时,他说:“我希望自己可以说,‘谦卑’。”

  笨孩子的小主意

  正如所有不平凡的人一样,故事的一开头总是让人意想不到。

  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创始人,霍特自己却患有阅读障碍症。这让他无法像同龄正常人一样读写。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操场上,他从小学起就开始被隔离在所谓的“正常”的孩子之外,并且被别人叫作“笨孩子”。他根本没费心想过去上高中。

  15岁时,霍特去了瑞典的失业办公室。他得到一份在大型瑞典银行做“跑腿男孩”的工作。穿着统一的制服套装,胸前挂着文件盒,霍特的工作就是向各个办公室传达信件和内部备忘录。

  霍特在银行的第二年,一位高级经理告诉他,他需要学习英语,除非他想一辈子投递信件或整理银行支票。“但我不想学英语,”霍特对经理说,“我已经不想再上学了。”

  他们找到了一个更加折中的办法是让霍特去伦敦工作。在那儿,银行给霍特安排了一份船舶经纪公司的差事,工作也简单很多——给代理商们泡泡咖啡和茶、买香烟、发电报和邮件。唯一的好处是,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他迅速地掌握了这门语言并获得自信心,同时下定决心继续完成他的学业。

  在母亲的帮助下,霍特考过了等同于高中升学考试的学力考试并被隆德大学录取。

  他依旧不太喜欢传统的学习教程。但在学校学习的好处是可以有大量的假期。和许多欧洲的青年人一样,霍特会在学校的放假期间与同伴去欧洲的其他国家旅游。

  22岁那年的夏天,霍特和一个朋友去匈牙利旅行。在一次吃饭的席间,他从一位偶然认识的太太口中得知,她的儿子在刚起步的事业上做得非常好——在假期带领瑞典学生去法国学习语言和游玩。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交易:学生们和法国家庭待在一起,交朋友并学习语言。那位太太很自豪地说,她儿子刚刚用赚来的钱给她买了一辆阿尔法·罗密欧牌轿车。

  一个点子就是这么冒出来的,像灵感一样击中了这个年轻人。

  1964年9月,霍特在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中是这么写的:“亲爱的妈妈,我想开一个小小的游学机构,就是将孩子们送到英国的当地寄宿家庭,他们在观光的同时也可以上课……”第二年,英孚成立了。

  “我刚刚开始做的时候,其实是个大学生,那时候只是想要通过这个项目能帮助自己还一些学习的贷款。”霍特隔着半个世纪回忆道,“教育和商业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作为一个创业者,其实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去建立自己的商业运营,不管是在航空还有旅游。但我选择了在教育这个行业里面来开创我的事业。”

  “我认为教育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如果没有教育的话很多事情都无法繁荣。”他说。

  搬家!搬家!

  霍特一直担任英孚教育的CEO至2002年,担任总裁至2008年。如今年过古稀的霍特已是“半退休”的状态,但他依旧闲不住。实际上,在此次来中国之前,他已经“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可能很难理解瑞典这样一个小国是如何看待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瑞典全国的人口可能只有上海的一半。我的生意也是一点一点做起来的。”霍特说。

  这是一种看待商业的方式。由于他创建了英孚,每一次企业扩张所引起的巨变都会遇到由一些员工产生的阻力。当在德国的新业务发展得出奇地好的时候,一些英孚的员工同样还有霍特自己,不得不到海德堡来管理销售额。荷兰的部门开始营业了,霍特又不得不赶到荷兰。现在日本的业务正在稳定地增长,霍特可以预料到他和他的妻子Lisbeth将会在东京待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霍特有着不安分的天性,他享受沧桑变换和商业挑战,并且还能迅速地对事件作出回应。他期待到一个新的国家去,或者重新思考英孚已完成的事。“我在进入到一些新的市场的时候,去过一些(并不是全部),比如说在进入南美市场的时候去过墨西哥。”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这位创始人对于英孚的员工亦是如此要求。这个世界总是在移动,霍特喜欢这么说,英孚能够不断壮大和繁荣的原因是它保持光脚的状态。

  英孚的员工通过世界各地的工作来证明自己时,他们开始搬迁——无论这方便与否。事情在英孚从来就不会平静。

  来听听英孚的员工自己叙述的经历吧。BoSchoug记得他的第一个大搬迁带来的创伤——当英孚会计部门在1970年被送往海德堡时,他要打包他的计算机和桌子上其他的一切。对LisbethSchaeffer来说,最痛苦的搬迁是那次在1977年把整个英孚总部从隆德搬到卢塞恩。EvaKockum在1984年加入英孚两年后离开瑞典到加拿大,又两年后搬到波士顿,再两年后搬到巴黎,然后又是斯德哥尔摩、波士顿和2002年的伦敦。

  1991年,TomppaWikman被送往斯德哥尔摩的办公室,为期两周。两个月后,他打电话给他的妻子Anne,让她加入他。三年后,他们还在那里。“头两次搬迁是很困难的,”他说,“但是后来这就成为了常规。Anne有一个检查清单。检查,检查,检查,然后一切就都完成了。”

  BirgittaBerg正在打包家庭财物,这是1997年里的第三回了——从香港到斯德哥尔摩到华沙——她的丈夫Lars从巴厘岛打来电话说刚刚与霍特见了面。

  “每次我们被邀请和霍特一起用餐的时候,我总是知道一场搬家即将到来。”Birgitta回忆道,“并且当我们问他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动身时,霍特的回答总是一样:昨天。”

  在为英孚搬了十次家之后,Tomppa和Anne又搬回了芬兰。而Birgitta和Lars则为英孚搬了七次,租过三个他们从未住进去过的房子。

  EvaKockum现在住在苏黎世。她大概是少数大胆到能拒绝霍特并幸存下来讲述故事的人中的一个。“我拒绝搬到莫斯科。”她说,“但是你只被允许30年这么做一回。”

  在霍特看来,“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火车。有些车你可以跳上去,或者不跳,这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有另一些或者你必须搭上。现在这辆就是其中之一。”

  家族传承

  英孚是一家家族企业,且至今尚未上市。从没有任何外部资本注入过这家公司。

  这让人想到其瑞典老乡——宜家。据说,两家企业关系不错,彼此的员工在购买彼此的产品时可以享受到互惠的折扣。

  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对外都称自己有阅读障碍。同宜家的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IngvarKamprad)一样,霍特也将自己的儿子们带入了公司的生意当中。

  现在英孚教育联席主席菲利普·霍特(PhilipHult)是霍特的长子。这位毕业于布朗大学的高材生在1993年进入英孚。

  对于英孚来说,拥有众多人口的中国无疑是一个重要市场。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霍特和其团队就开始注意到其重要性。菲利普在1997年时为英孚在中国正式设立办事处,于上海开始开展游学和英语培训业务。太原路中心是英孚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学校。

  按照霍特的要求,开拓一个新市场你必须搬到那里去亲身熟悉那儿的环境和生活。于是,菲利普当时一直居住在香港。

  “我的长子开拓了中国的市场。那时候他大学毕业进入到家族企业中,拓展了中国的市场,他花了十二年时间才把中国市场的这些商业执照搞定。万事开头难,有了这些商业执照以后,商业的运营就会非常顺利。”霍特庆幸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中国市场呈现出巨大的需求和像日本一些其他市场也一样,学习英语的需求非常旺盛。”

  第二个儿子亚历克斯·霍特(AlexHult)喜欢拥有个人的时间。他喜欢做自己的老板。在进入英孚之前,他经营着自己的酒店。亚历克斯27岁那年,霍特对他说:“三年。仅仅尝试三年。并且你仍然可以同时运营你的酒店。”

  2013年,在英孚十年后,亚历克斯把他的注意力转向了亚洲。现在,亚历克斯接替了哥哥,负责英孚亚洲区的业务。

  霍特还记得1973年在瑞士卢塞恩举办的直邮企业家座谈会。在那儿,传说中的商界领袖们进行了讲话。他们之中有MaxBally,他是自1851年以来一直被Bally家族运营的鞋类奢侈品牌Bally的领导人。这家瑞士公司,从初始的精致手工鞋供应商,巧妙和迅速地扩展为一个国际品牌。到了1920年,Bally已被出口到世界各地。

  站在人群之前,82岁的MaxBally回顾了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他说,每一年都是不同的。每一年都是一个新的领域。世界在变化,市场在变化。一个生意兴隆的企业和它的员工必须准备好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那些不与时俱进的人,”Bally说,“会随着时间被淘汰。”

  英孚投入了很多精力在对技术的研发上。大约在七八年前,这家公司聘请了苹果的首席科学家来为其开发新的线上学习系统与软件。

  “我的儿子会跟我进行一些讨论,他会告诉我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但是我也已经没有什么争论了,因为我对技术不是很了解。”霍特坦白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我这个年纪已经不大追得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我的第三个儿子是剑桥数学系的博士,他非常关注技术的发展。这是新一代的事情了。”他为他的第三个儿子艾迪·霍特(EddieHult)感到骄傲。后者现在主要负责美洲区的业务。

  让霍特高兴的是,所有的人都在合适的位置上待着,做着对的事情。回忆过去让他兴致勃勃。

  助理看了看表,提醒霍特,时间到了。“我认为英孚的成功关键是目前为止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管理团队,也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而我的三个儿子对于教育行业都很有激情。”他总结完最后一个问题,起身,又再次和采访者礼貌地握手,道再见。

  半个世纪前,霍特在那封信中与母亲保证:“我已经想好了一切的细节,我确定我一定可以成功”。现在,这个有着瑞典蓝标识的培训机构从当年那个北欧小国家遍布到世界上52个国家,拥有40000多名员工,资产达数十亿成为一家十足的全球性大公司。

  附表 伯提·霍特 (Bertil Hult)履历:

  ●1941年出生于瑞典。

  ●1965年带领一群瑞典学生到英国学习英语,创立了英孚教育集团。

  ●1971年从瑞典迁往德国。

  ●1977年将英孚总部搬到瑞士卢塞恩。

  ●1993年成为位于日内瓦的MentorFoundation(一家国际非营利性非政府独立组织,致力于抵制毒品及相关研究)的发起人之一。

  ●2002年卸任英孚公司CEO职务。

  ●2003年成为ArthurDLittleSchoolofManagement的主要赞助人,学校正式改名为HultInternationalBusinessSchool“霍特商学院”。

  ●2003年开始每年为一所瑞典学校提供50万瑞典克朗的赞助,帮助推动读写障碍的专业研究。

  ●2008年卸任英孚公司总裁职务,此后处于半退休状态。

  ●2008年担当北京奥运会广州站火炬手。

  ●2006年被选为“年度卓越瑞典人”(InternationalSwedeoftheYear)。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王建梓 SF158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