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30日20:19 一财网

  “首汽约车”之后,又一家传统出租车企业跟进专车市场,3月30日,大众交通集团旗下的“大众出行”平台正式上线,成为上海第一家推出专车的传统出租车企业。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大众出行”APP首期产品包括出租车和约租车(即通常所称的专车)。平台上线时出租汽车驾驶员注册数量超过5000名;首批投放约租车500辆新购车,车型分为舒适型、商务型和豪华型,使用帕萨特、别克GL8、奔驰等中高档汽车,起步价在18元-23元区间。

  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租车行业正规军进入互联网约租车市场,使得目前已呈现白热化的出行平台竞争越发激烈。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在中国专车(快车)移动端出行服务行业中,滴滴专车(快车)日均订单量占比达到84.1%,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

  Uber、易到用车等也不甘示弱,持续推进专车业务,此前Uber公司曾在2月份公布,在中国竞争呈现白热化的打车市场中,Uber年亏损额超过10亿美元,为抢到顾客,不得不与当地强力竞争对手展开较量。

  市场份额方面并不具备优势的传统出租车企业,为何要跳入移动约租车红海?专车市场大局已定,新玩家机会何在?较之已有的互联网打车平台“大众出行”又有哪些优势?

  缘何进入?

  “大众出行”总经理袁栋梁也承认,传统出租车企业在约租车市场占据的份额很低,之所以依然选择进入该领域,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以滴滴、Uber为代表的约车平台的出现,给整个出租车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出租车市场的客流被引导到专车市场,专车市场又把出租车客流引导给了黑车,无论是在车辆及司机资质,还是乘客安全保障以及平台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隐患,驾驶员未必能考虑那么远,短期趋利,但我们必须要维护好行业市场本身。”袁栋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其次从乘客层面而言,传统出租车运营的车次也在减少,“2015年和2014年相比,每天较往年要少做3单业务,约合减少70块钱收入,目前还在向这样的趋势发展。如果不能遏制这样的趋势,市场将被黑车市场占据。” 袁栋梁表示。

  当下网络约车确实一直游走于灰色地带,在两会期间,国家交通部部长杨传堂曾就网络约车改革问题明确表示,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网约车的经营者、驾驶员和车辆施行许可管理,规范网约车的经营行为。

  有序发展、依法运营趋势之下,传统出租车企业进军网络约车的强项正在于相对成熟的人车管理和安全监控,因此不难理解“大众出行”为何反复强调自己的优势在于“正规车、正规人”。

  优势何在?

  所谓“正规车”是指2015年12月,大众交通获得上海市交通委《关于同意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增加约租车网络平台经营资质的批复》,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开展约租车网络平台服务合法资质的出租汽车企业。

  “约租车将全部采用上海交通委最新颁布的以沪A.M开头的正规约租车牌照,大众出行平台的约租车牌将从沪AM0001开始,同时车上安装电子标签,方便乘客和监管人员辨析。”大众交通董事长杨国平告诉记者。

  此外“大众出行”平台支持包括支付宝、微信、银联、交通卡在内的多种支付手段,同时每辆约租车都配备蓝牙打印机,和出租车一样可为乘客即时提供正规纸质发票,这一点也被商务用车和企业客户所看重。

  在“正规人”方面,第一批与平台签约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原大众出租的员工,有着丰富的出租车驾驶经验;约租车司机的选择标准必须是本市居民或者持有3年以上在沪居住证的外省市居民,同时获得驾驶执照的时间也要超过3年。此外司机上岗前,需要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

  “运管处专门培训机构会进行2天闭门培训,再进入公司进行5天闭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行业要求法规、着装礼仪、紧急状况处理等。”杨国平表示。“相比现在司机水准参差不齐的各专车平台,大众出行的司机对于道路熟悉程度、突发情况处理、服务质量保障都更为专业。” 杨国平进一步补充道。

  此前,滴滴快的也曾获得国内首张专车牌照,符合条件的私家车可接入平台营运,虽然平台获得认可,但驾驶员和车辆的运营资质都在进一步申请中。“大众出行”运营平台、车辆及驾驶员三项运营资质保障,都成为具体政策落地前的有利竞争武器。

  挑战重重

  不过政策之外,做互联网约租车服务必须注重约租车平台的用户体验,大数据、技术人员、资本的支持都必不可缺。据袁栋梁介绍目前“大众出行”采用了最新的开源系统和云技术构建平台,不过当前应用处于1.0版本,相应的就近派车等技术都在进一步研发和完善中。

  “目前而言,整个互联网约租车市场依然没有形成最终的一家独大,补贴依然厉害,尤其是排行在后面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传统租车企业否能适应超激烈的补贴大战?此外传统企业的决策机制、员工工作投入等是否能够适应新的互联网机制,都是很大的问题。”一名任职于大型市场化网络约租车平台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市场拓展初期,“大众出行”的补贴措施是,初次下载赠送50元体验券,充值100赠送100。“作为上市公司,我们要为股民负责,我们的利润来自于出租车司机的每一单业务,不可能像其他平台那样毫无节制去使用,所以会打局部战。” 袁栋梁告诉记者。

  不难发现,“大众出行”入局的时机确实有些微妙,春节过后,各专车平台依托背后实力雄厚的资本,掀起新一轮价格战,为了抢夺市场份额,烧钱力度比当年的滴滴快的之争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有意避免卷入价格战的“大众出行”,能否在市场的裹挟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站稳脚跟,尚待观望。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