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顺应实体经济需求推动金融改革
⊙本报记者 丁宁
“十三五”进程中,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在第六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金融改革也要基于顺应实体经济现实需求这一思路展开。
在李扬看来,“十三五”期间,实体经济对于金融改革的要求主要在于三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一个明显外在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滑。“在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本已存在的金融风险将逐渐暴露,因此在‘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第一个任务就是管理好风险。”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对金融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的新发展格局,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李扬表示,其中有好几个领域在过去的传统金融中并无应对,需要进一步创新对接协调,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再者,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延展,经济、金融体系的复杂程度日趋提升,需要政策加以协调,在李扬看来,在“十三五”期间,需要创造一套协调的、不互相矛盾的宏观调控体系。
面对上述实体经济发展对于金融改革的要求,李扬认为,今后金融改革主要有六个方向。
第一,金融改革必须要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通过金融创新搭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李扬表示,现行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容忍“投资错误”,也就难以主动承担企业创新发展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动。
第三,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在李扬看来,受制于资金期限错配严重和权益资金短缺,过去的金融体系对于投资的实际有效支持不足。他认为,资源的重点支持对象应该放在草根企业以及与其有直接关联的地方政府等实际缺钱的对象上。
第四,降杠杆。李扬认为,现有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庞大的债务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在李扬看来,去杠杆有六条途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减少新债、债务核销、资产积累以及现有金融资产价值的重估。“目前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都在通缩,通货膨胀行不通;由于经济稳定被排在更优先层级考虑,因此要减少新债难度很大;而重估现有金融资产的价值风险较大,‘旁边就是魔鬼’。”他表示:“所以要想使得杠杆率非常健康地降下来,一方面减少债务,少借债,一方面扎扎实实把经济搞上去,这些都是硬工作。”
第五,协调监管。李扬指出,去年股市的风险与监管架构不合理有关,“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解决”。李扬表示,协调有多个层次,金融部门内部的协调、金融与财政部门的协调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各主要系统的协调,有赖于更高决策层的谋划,以期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第六,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过去说改革,必定是市场化和商业化,但‘十三五’规划提出四类金融合理分工相互补充,值得重视。”李扬强调,经济下行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非纯粹的商业问题,必须依靠多种金融手段并举才能解决。
“总而言之,中国的金融改革现在是在新常态下,应当有新的思路。”李扬表示:“新的思路就是顺应实体经济的需要,实体经济要什么,我们就改什么,从而在‘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建立完善其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金融体系。”THE_END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