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4日18:5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3月14日讯

  两会期间,国务院客户端推出“经济学家谈政府工作报告系列访谈”独家视频专访,邀请多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解读和分析。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6.5-7%的增长目标是一个可期目标。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7%以上。现在缺的是需求,但是这次把财政赤字率提到GDP的3%,也就是说财政支出会有一些针对性的动作,这对保证6.5—7%的增长率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政府也意识到搞供给侧改革是为了长期的经济发展,但也不能忘记短期我们要搞需求管理。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方面政府做的已经非常多了。简政放权,对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全面掀起了创新创业的高潮。走到哪里大家都在谈怎么创新,怎么创业。特别是在创新上,中国大有希望。因为我们现在钱很多,不愁钱,现在就要找许多好的技术、好的生态模式,结合起来就会让创新走的更快。

  还有总理提出来“中国制造2025”,这次又提出“匠人精神”,都传递了一个非常显著的信号,就是我们搞创新、服务业的时候,不是放弃制造业,而是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我国也有许多支持项目去支持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这方面政府做得已经非常好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我觉得还要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创新上。国家能做的就是一些看准的事,比如一个项目肯定能出成果,那就可以投资。还有一些技术研究,像大学,只能靠国家。但对于应用的研究,应该让市场去做,国家要做的是把制度建设规划好。

  我国的体系是重R(研究),轻D(发展)。我们发展做的不好,很大原因是市场没有发挥作用。你到科研院所去看看,科研成果很多,但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些市场机制,来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在这中间,政府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就是要有更好的法律体系来保护。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