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3日11:45 新金融观察

  【重点推荐一】“机友”搅局移动支付 华为推出Huawei Pay

  Apple Pay,Apple Pay,Apple Pay完了Samsung Pay;Samsung Pay,Samsung Pay,Samsung Pay完了Huawei Pay……Huawei Pay之后又该谁“Pay”呢?小米、魅族还是联想?移动支付作为“钱景”广阔的业务之一,除了支付宝、微信等扫码派,各大移动硬件厂商也加入战局,移动支付混战就此拉开帷幕。

  新金融记者 郝一萍

  华为出“Pay”

  在其他企业还在为刚刚迈进手机市场而窃喜之时,手机界的大佬们已经打起了其他业务的主意。

  近日,华为与中国银行签订了关于Huawei Pay的合作协议,宣布试水移动支付。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移动支付将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功能之一。”谈及推出Huawei Pay的初衷,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手机与银行卡的结合,在提升支付易用性与安全性以及未来服务的多样性方面都将起到很大作用。

  据华为相关负责人向新金融记者介绍,HuaweiPay已在华为MateS上部署,目前计划今年下半年起会在更多的旗舰机型上部署。

  华为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是其布局移动支付的利器之一。

  据调研公司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5年,三星、苹果、华为、联想和小米分别以3.2亿部、2.2亿部、1亿部、7274万部和6561万部的成绩位列全球智能手机厂商销量的前五名,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5%、15.9%、7.3%、5.1%和4.6%。

  在中国市场,苹果是最为畅销的手机品牌,而华为仅次于苹果25%的市场份额,以24.3%的市场占有率屈居第二。

  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认为,华为做移动支付的优势正是其在海内外拥有的广阔的智能手机用户群体和较好的品牌声誉。

  多方混战

  相比于三星和Apple,HuaweiPay似乎是个迟到者,但据华为相关负责人介绍,HuaweiPay其实早在2015年9月份就已在中国市场亮相。但遗憾的是,彼时造成的轰动却未能达到ApplePay与SamsungPay的高度。

  2月18日,ApplePay业务在中国登陆,借苹果的明星效应,上线两天累计绑定银联卡300万张,目前该业务已经覆盖了19家银行。

  2月25日,SamsungPay在中国区公测,目前支持该业务的银行有7家,但相比ApplePay只支持闪付来说,SamsungPay的优势在于,它还支持老式POS机的传输,也就是说其支付业务能在任何有POS机的地方使用。

  虽然华为在中国市场首次实现了刷手机替代刷信用卡这一功能,但其发展的速度着实称不上快。与苹果、三星的“朋友圈”相比,华为的资源还略显单薄,目前唯一的合作伙伴就是此次签订合作协议的中国银行。

  据悉,此次合作,华为将以终端产品线及穿戴式产品种类与中国银行就线上线下的移动支付业务融合的合作。但对于具体内容,华为方面并未多谈,只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后续会和银联以及更多银行合作,联合推广HuaweiPay。”

  这厢三位“机友”相互掣肘之时,横跨在它们面前的,还有支付宝和微信这两座大山。

  在王宁远看来,华为做支付的优势是,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扫码派不同,华为支付安全性更高。但劣势与三星、苹果等移动硬件生产商一样,存在用户消费习惯未养成、支付场景缺乏、市场渗透率不足等问题。如此看来,丰富支付场景已成为移动硬件厂商布局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文投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闫小佳表示,从短期看,苹果、三星、华为等后发者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用户,但并不能动摇原有的大的竞争格局。中期来看,硬件厂商的移动支付更多的是切属于自身硬件用户的那部分蛋糕,而非自身硬件用户则很难被其引流。

  支付蓝海

  移动支付如今已经成为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支付的首选方式。

  据了解,2015年手机网上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网民通过移动支付规模已达到163626亿元,使用比例由39.0%提升至57.7%,首次超过PC端支付。

  在余承东看来,移动支付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所在。意识到这一点的显然不只有华为。

  小米在近期已完成了对第三方支付公司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65%股权的收购,准备进军移动支付市场。此外,联想、魅族等国内移动硬件厂商也正在厉兵秣马,加紧布局。

  对于移动硬件厂商纷纷涉水移动支付的原因,王宁远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正在渐渐养成,整个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移动硬件厂商在用户规模、品牌竞争力、技术等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具备涉水移动支付的基因。

  在闫小佳看来,其根本原因是巨头的生态系统节奏问题。“比如苹果、三星,为什么在最近先后进军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基于自身应用商店和商城的支付手段已经摸到了天花板,想拓展利益空间,那移动支付是不二的选择。”

  此外,移动支付还可以反哺其手机业务。“移动硬件厂商做移动支付能够增加用户对手机的黏性,未来手机钱包有可能成为用户选择购买智能手机的参考因素之一。”余承东对新金融记者说道。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