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吴瞬
中国彩电市场已进饱和期,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持续在4500万台左右。有人开始担忧彩电业未来的出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个背景下,揣摩用户需求、依赖技术创新、突出差异竞争、改善产品结构,是那些低谷市场里仍能取胜的企业的法宝,也是彩电业的出路。
据了解,海信电视已连续13年保持市场第一,且挤进全球前三;更为难得是,海信电视也是中国彩电上市公司中经营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海信的操盘者,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将海信近年来取得成绩的原因归结为供给侧改革。
尤其在2015年,海信大力推进的激光电视、ULED技术同韩国LGD主导的OLED技术形成了两大阵营,但在周厚健看来,“屏”不是彩电业的核心,因为一个资源是否是核心的判断标准是是否稀缺,而目前液晶面板产能严重过剩。
彩电市场内需不足
周厚健认为,彩电市场内需不足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唯有认真揣摩用户需求、依赖技术创新、突出差异竞争、改善产品结构,创造新的市场才是彩电业的出路。这个思路恰恰就是供给侧改革思维。”
“海信电视已连续13年保持市场第一,且经营质量也是行业领先的。这是海信经营思路驱动的结果,这个思路就是掌握核心技术,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出‘中高端’,满足并引导用户的需求”,“仔细想来,出路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周厚健表示,供给侧的核心是用户需求,实现的路径是创新,而结果则是产业得到优化。
具体到战术行为上,周厚健认为,首先是必须掌握自我定义彩电差异化技术的能力。这是海信在芯片上下功夫的原因。到现在,海信在彩电方面拿到的专利已经有2047个。
其次,力推差异化产品,突出差异化竞争。从2014年开始,海信就依靠自主动态背光技术,主推ULED。近3年来,海信电视在中国市场销售量占有率从2014年的16.47%,到2015年的16.71%,2016年1月份达到了17.95%的新高,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此外,还要有前瞻性眼光,为消费者找到更新换代的技术和产品。海信率先推出了激光影院电视,将其作为LED电视的迭代产品。海信从2007年开始布局激光显示技术,目前已经取得140多项专利技术突破,核心的激光光学引擎100%自主研发设计,可掌控70%的整机产品成本。周厚健认为这是海信全球领先的机会,也是中国的机会。
全球面板产能过剩
从上述情况来看,“供给侧思路”在2015年厚积薄发:海信在芯片、ULED、激光影院电视上的表现,对品牌影响力、系统信心、全球市场地位、产品的毛利率、占用率的持续上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我感到比较满意。”周厚健说,“作为董事长,我主要抓海信的‘未来’,所以,以供给侧的理念经营企业,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这也是明天中国彩电业的方向和未来。”
此外,从具体业务来说,在谈及彩电业的核心是否是屏幕时,周厚健的观点是:海信对此的考量是是否稀缺,“屏厂现在很多,供大于求,这就不是核心资源;而芯片和优化屏的显示技术才是核心,海信的下一代激光电视干脆不需要屏。”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周厚健认为屏不是彩电业核心的观点,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开海信自身大力开发的激光电视以及ULED技术外,支撑其观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目前全球面板产能的严重过剩。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5年,由于供过于求加剧,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其中32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从2015年初的96美元下降到2015年12月的55美元,跌幅达到42.7%,而其他更大尺寸面板的价格跌幅同样超过30%。
而为了争取更多行业话语权,国内的面板厂仍在持续投资高世代线。2015年,共有3条8.5代线投产,而在2016到2018年还将有7条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投产。由此可见,未来几年的面板产能还将持续增加,目前面板产能供过于求的状况有可能继续加剧。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