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玉敏北京报道

  每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董事长赖小民可谓是“敢言”又“善言”的代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赖小民将提交14份建议,内容涉及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经营范围等多个领域。

  在《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综合金融监管协调、组建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的建议》中,赖小民提出,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不断增强,“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格局的缺陷也不断暴露。

  在借鉴英美等金融监管架构的基础上,赖小民认为,基于混业经营的大趋势,或许目前正是改变分业监管格局、进行“金融大部制”改革的良好时机。建议在下一步金融改革中,加强综合金融监管协调,组建“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下称“金监委”),全面统筹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

  早在2014年,赖小民就曾提出类似建议。近期,调整“一行三会”金融监管架构的呼声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就曾在公开场合建议,把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为统一的综合监管机构,设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或是隶属国务院的“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监管存在真空和重叠

  赖小民认为,“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格局,在发挥监管专业化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监管资源和增强对金融业的动态连续监管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该模式的缺陷也不断暴露。

  在赖小民看来,金控集团的发展、各金融子行业的交差合作,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的交叉融合和跨市场金融创新常态化,对现有的监管架构形成一定挑战。

  他认为,首先, 微观审慎监管上存在监管真空和重复问题,现有的“碎片化”监管难以全面有效覆盖新型综合业务和交叉性产品。同时,由于业务与产品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不同监管机构对同一对象进行监管造成效率损失的现象也更加常见。

  其次,在我国分业监管模式下,监管部门分别控制其监管对象的风险,对综合经营性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把握不足。次贷危机的经验表明,我国以Basel II为代表的微观审慎监管,对防范系统性风险准备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框架,以维护金融稳定。

  次贷危机后,美国逐步采取多种改进金融监管制度的措施,并汇集于2010年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开始向综合监管跨越。当前,美国金融监管框架呈“伞形”:一方面,美联储初步具备了“统一监管者”的地位,不仅负责货币政策和支付清算系统,还监管对防范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负起维护金融稳定的实责;另一方面,除美联储监管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外,其他金融机构仍由分业监管机构监管。

  赖小民认为,英美等主要国家的监管改革给我国的启示是混业经营需要综合监管。强调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金监委”可比照发改委模式

  赖小民建议,在下一步金融改革中,组建“金监委”,全面统筹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

  他表示,组建金监委有利于统一监管政策,减少监管套利,弥补监管真空。“三会合一”的关键是形成更高一级的监管机构金监委,其必须能有效地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平衡它们的具体业务范围,理顺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金监委需在全面梳理监管重复、监管差异、监管空白、监管套利等问题后,初步实现信息与资源全面共享,以及与业务职能有机整合,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赖小民在议案中具体提出,组建金监委可以比照发改委的模式、规格和运作方式,整合目前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职能,合并为一,在金融监管委员会下设银行业监管局、证券业监管局、保险业监管局,分别对相关业务实施统一协调、统一监管。

  赖小民建议,金融监管委员会为正部级单位(也可考虑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兼任),下设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监管局为副部级单位(也可考虑高配正部级别)。金监委实行上下垂直管理,党委统一领导,一直垂直管理至省、地、县。特别要充实加强地、县一级的监管力量。另外,要进一步强化中央银行总量管控、综合管理、宏观调控、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继续按大区行组织形式运作,撤消县级人民银行组织机构,把目前县级人民银行职能上划到地市中心支行,现有县级人民银行组织机构、财产、人员等全部划归新组建的金融监管委员会县级组织。

  赖小民还提出,要加快完善已经出台的存款保险机构管理体制,强化承担部分参保银行的监管职能,维护公众存款人利益,完善问题银行退出机制。最终形成人民银行、金监委、存款保险机构各自分工,统一协调,有效监管的“大监管体制”。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