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01:11 上海证券报

  贾康:赤字率3%符合预期 未来要相机抉择

  ⊙记者 卢晓平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更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如何看待2008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赤字率首次达到3%意图何在,如何解决楼市“冰火两重天”,地方财政收入来源问题如何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会议驻地接受了上证演播室的专访。

  作为国内最早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研究的权威学者之一,贾康认为,中长期应形成地方政府骨干税种,未来五年时间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赤字率3%是阶段性的,未来要相机抉择。在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立上要改变思路,如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可考虑先在楼市较热的一线城市施行。

  今年赤字率3%符合预期

  上海证券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您如何解读?

  贾康:赤字率3%,很明确地表达了我国的财政政策更加有力,更加积极。赤字率指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财政扩张力度的指标,今年比去年增加了5600亿,提高数量比较明显。

  不过,加力还得增效。数量提高的同时,也要进行结构调整,突出重点,兼顾全局。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提高总体资金的使用绩效。当然,管理也得跟进,让创新机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证券报:那么明年是否还将提高赤字率?

  贾康:今年3%的赤字率是预期之中的。从前瞻角度考虑,阶段性提高赤字率,意味着下一年度如有必要也不排除比3%再高一点,也有可能继续维持3%的赤字率,这要在下一个年度做决策时再确定。3%的赤字率是阶段性的,未来要相机抉择,相对从容地考虑。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我国赤字率多少为合适?

  贾康:新增赤字率主要用来为企业减税,同时部分用于保障民生。我国在提高赤字率的同时,风险上也是可控的。在国际上主要经济体里面,我国还是偏于谨慎的。

  赤字率是评价一国财政风险常用的指标。奠定欧盟基础的《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从1994年起,欧盟成员国的赤字率不能超过3%,负债率不能超过60%。这两条“红线”成为欧盟国家的硬指标,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将此作为参考。但是,赤字率仅从欧元区国家看,法国、德国等国家都超过了3%。所以,还是要按照具体国情看待赤字率的问题,这是一种政策的选择。

  化解楼市“冰火两重天”

  上海证券报:有媒体称您曾表示“现在是买房最好时机”?

  贾康:这是误读吧。其实是前一段时间我们曾经内部议论过,认为当时在一线城市是有住房需求的,当时的价格也是合适的。

  现在房价已经涨起来了,还能不能买?这要看你自己是否有刚需。即便房价已经涨了,但如果有现实需求,还是出手为好。不要太计较现在的价格已经比前一段时间高一些什么的,自己掏钱自己住,还是可以考虑购买的。

  上海证券报:中国楼市面临着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贾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在两端同时发力,区别对待。对于“火”的这端,在一线城市可以加大供给、加快制度建设,比如房地产税是否可以在一线城市先行试点;而在“冰”的这端,别着急,三、四线城市可以以后再说。

  通过增加土地出售量来增加供给,需要大半年到一年的建设周期,才能提供有效的商品房供给。这个过程需要政府给出信息和预期,安抚社会方方面面以及大家的焦虑情绪。

  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也要改变思路,根据最新的情况,可以继续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工作,并着手调整立法和之后实施对接上的一些操作思路,比如,明确立法后房地产税可以率先在一线城市施行等。

  中长期应形成地方政府骨干税种

  上海证券报:随着“营改增”改革推进,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将被增值税完全取代。如何消除“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冲击?

  贾康:从中长期看,应形成地方政府骨干税种。如,资源税和房地产税。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说明政府已经在考虑增值税中中央和地方利益的重新划分问题。

  上海证券报:房产税和消费税是不是能够代替现有的地方财政收入呢?

  贾康:地方财政的出路一定要放在全国财税配套改革,以及与财税改革相配套的各方面综合改革上加以考虑。除了财税改革,还包括预算改革,以及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司法改革、行政改革等。只有通盘考虑后,地方政府才能找到适合经济社会转轨的路径。

  从未来看,房地产税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一个主要收入来源。从时间上看,未来五年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