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7日04:1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黄淑和:加快出台国企改革配套政策

  □本报记者 刘丽靓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的改革是互为促进、紧密融合的关系。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体制机制上,要加快出台具有操作性的国企改革配套政策,推进十项改革试点落地,并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搞活体制机制。同时,通过两个路径的调整重组来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

  国企改革应建立容错机制

  中国证券报: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的关系?

  黄淑和:国有企业改革与供给侧的改革是一致的,是互为促进、互补的关系,但制度上的供给可能比其它供给更为重要。国有企业改革绝对不是单一、单向的改革,而是一个综合、配套、系统性的改革,这项改革涉及到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因此,配套改革政策的出台要加快速度,要具有操作性。

  国企改革这篇文章非常大,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需切实处理好一些关系。比如,要处理好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关系,处理好宏观目标与具体政策的关系,处理好上面的积极性和下面的积极性的关系,处理好严管与搞活的关系,这四个关系是推进整个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当中需要破解的课题。“十三五”期间,国企改革发展必须擒住三个“牛鼻子”,一是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如何实现突破;二是如何搞活企业机制,通过机制创新使国企更好地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三是如何尽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包括产品升级、结构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等。这三个“牛鼻子”若能通过五六年的努力实现质的突破,国企一定能够充满更大的活力和更强的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国企改革十项试点将如何推进?

  黄淑和:今年还是处在试点阶段,重点是推进十项改革试点落地。在目前的状态下,有些难度很大的改革要先搞试点,在试点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在面上铺开;企业自身能干的,要让企业先干起来。要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现在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是一个配套性、互相关联性很强的改革,在这种前提下,要建立一个容错机制,鼓励大家敢为人先,要激发出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国企在改革上存在的求稳怕错,怕被追责的现象要尽快改变。

  在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只要把握好三点就会大大减少流失现象发生:一是要增强规范化和透明化的管理;二是必须履行法定程序;三是增强有效监督,力求做到监督到位。

  两路径推进央企重组

  中国证券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未来央企并购重组将沿怎样的路径推进?

  黄淑和:央企最早有196家,现在有107家,数量是不断变动的。主要围绕两个路径来进行重组和整合:一是国有资本要相对控制的领域,如军工等重要行业,要围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优化配置国有资源,对企业进行结构优化,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做强做大,与世界同行业跨国公司相抗衡;第二个路径就是对那些国家不需要控股、发展前途无望、濒临倒闭的企业,按照解决“僵尸企业”的要求,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加快清理退出。

  央企重组不能总关注数量的多与少、进度的快与慢,还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来考虑,不能下任务定目标。此外,还要根据很多试点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来推进。大企业的重组要很慎重,有些是1+1大于2,有些是1+1则变成了小于1。所以重组弄的好,可能是一个好的手段,对企业有好的发展,但弄不好可能就要出大问题。目前,国资委在处理“僵尸企业”方面也在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但不管怎么调、怎么并、怎么去重组,首先要把员工的利益保护好。

  中国证券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职能转变。未来国资监管架构是怎样的,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来推进国企改革?

  黄淑和:推进国企改革要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完善企业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吸收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本发展自己。现在资本市场有进步,但不够规范,可能还满足不了改革的需求。

  未来,国有资本监管架构还是两层,国资委以后监管的对象,一个是投资运营公司,一个是非投资运营公司。第一种投资运营公司要着重于搞好资本运作,第二种非投资运营公司要着重于搞好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可能还会有一批将成为投资运营公司。

责任编辑:吴易抒 SF162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