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4日01:04 证券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郭广昌:供给侧改革要打造“智慧经济体”新模式

  ■本报两会报道组 王丽新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获得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一份提案。该提案建议在供给侧改革中,应从全方位、全覆盖、产业链全过程、全社会管理等角度加快“智慧经济体”的建设。

  郭广昌表示,当前我国在供给侧主要有四大问题:一是整体制造业仍具有外向型特点;二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品和服务供给未能及时跟上国内中高收入群体迅速提升的消费需求;三是企业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把握和应变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市场新增需求;四是的确存在部分产业特别是大多数落后、粗放型产业的产能已达峰值,且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的极限。故在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操作中,必须“以供给侧的视角、通过改革的手段、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郭广昌认为,从具体路径来看,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先“破”后“立”,最终实现以“新供给”淘汰“老供给”,将过剩产能和劳动力在最短时间内转变为新兴产能的生产力。以“新供给”淘汰“老供给”,需充分发挥国家和各领先产业的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建设全社会“智慧经济体”。

  这其中,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首需解决的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是“破”,即需要解决当前高库存、过剩产能等一系列问题;二是紧跟着要“立”,集国家和各领先产业的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形成我国在全球的新竞争力。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我国率先打造覆盖全社会的“智慧经济体”新模式,将是一破一立的重要抓手。

  比如在制造业中,C2M(客户到制造)的打通,使得产品智慧化;在物流产业中,物联网产生了物的智慧化;在社会管理中,通过智慧政府、智慧城市,让全社会智慧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升。这即是“智慧经济体”的具体表现,也将有效提升社会各部门效率、减少库存、避免途中浪费、促使信息对称和满足个体的个性化、品质需求,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郭广昌建议,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中,应从全方位、全覆盖、产业链全过程、全社会管理等角度加快“智慧经济体”的建设,以此为抓手来推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柯敏 SF16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