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1日21:59 国际金融报

  在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让公众对于这个行业的态度,从质疑、抵制,到拥抱狂热,再到2015年因P2P问题平台而导致的“谈互联网金融色变”,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情绪波动。

  3月1日下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英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专题报告》,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价值、监管等方面,做了总结归纳,也对当下一些“伪互联网金融”做了比较和厘清。

  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它已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设施之一,客观上促进了金融体制的改革,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报告也指出,对于类似e租宝这样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非法集资行为,应该给予坚决打击。

  不过,在发布会现场的业内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建议,在严厉打击伪互联网金融时,也需要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的门槛,鼓励那些合规经营、具有良好技术能力、风控能力、合理的商业模式和价值贡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

  伪互联网金融

  2015年下半年,泛亚事件、e租宝事件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过去一年,类似的P2P公司不在少数,这些公司以互联网金融、P2P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对投资者和社会造成了伤害,也影响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声誉、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

  数据显示,2015年,P2P网贷市场高速增长,但同时出现了不少风险事件。在过去一年,P2P交易规模达到了9823.04亿元,比2014年增长288.57%。但同时,P2P行业也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的主要领域——截至2015年底,3858家P2P平台中,“问题平台”高达1263家,跑路问题占“问题平台”的比例达到52.83%。其中,云南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事发和e租宝的垮台,因回款额度巨大、涉及投资者人数众多,而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案件,这些公司的行为,使得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受到负面影响。

  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出现风险事件,主要有三类原因,包括商业模式或管理问题、优胜劣汰、非法集资。从目前暴露出问题的平台来看,类似泛亚、e租宝等的非法集资,尤为严重。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e租宝其实并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是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狼”。他认为,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不适应、过度金融管制等原因,地下金融一直存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这些违规的公司看到了伪装自己的新方式。在目前监管机构对P2P行业的“真空”状态,导致了“劣币逐良币”的现象,让害群之马损害了行业正常的发展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教育的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契约精神的缺失,也加剧了伪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爆发。

  监管不能一刀切

  在业界专家看来,监管部门、行业企业,以及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实物,应该客观、理性地对待,既不能盲目捧杀,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需要以包容、创新、防范风险的心态,促进这个行业在创新中稳健前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世界金融的历史是高科技手段向金融渗透的历史,到当代,互联网和金融高度融合,互联网金融是必然产物。”

  贺强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新生事物,既要加强监管,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认为,区分好的互联网金融与坏的互联网金融,甄别行业当中的害群之马,首要问题是要理性认知互联网金融,不能因为要防止P2P领域出现非法集资而对合法的P2P企业,甚至整个互联网金融采取否定甚至打击的态度,“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报告也指出,互联网金融必须拥抱监管、正本清源、回归本质,才能行稳致远。

  刘胜军认为,简单的合并“三会”并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监管盲区,引入“功能监管”才是治本之道,即按照某项金融产品/业务的法律关系实质而非形式来实施监管。对非法集资的底线和红线,要监管打击。在监管力度方面,应该坚持负面清单原则,管住底线。

  刘胜军说,无论监管部门,还是金融业者,都不可能预判或决定未来的创新方向。负面清单监管是最佳模式。监管部门只要划出互联网金融不能触碰的底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不会偏离“价值创造”的正轨。

  (国际金融报记者 史燕君)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