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9日20:20 国际金融报

  2月29日,上海云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峰集团”)被媒体曝出涉嫌债券违约,其未兑付的债券余额达66亿,包括2015年4期和2014年3期私募债。而云峰集团在发债的当时,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地控股”)持有云峰集团54.5%的股权,且云峰集团是绿地能源板块的运营平台。为此,该事件爆出后,绿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日晚间,绿地集团官方发布“关于涉及云峰集团相关情况的说明”称,作为多元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云峰集团始终是独立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法人,绿地集团在《公司法》的框架下行使股东权利。云峰集团发债融资等各项经营管理事务均系独立运作,其发债所得资金也均全部用于自身发展,上市公司未对云峰集团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也不对债券的偿付承担责任。该说明同时称,“考虑到云峰集团目前处于困境,作为间接参股股东,绿地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积极协助云峰集团妥善处理好相关事宜。”

 

  绿地持有云峰54.5%股权

  据媒体报道,事件的起因是,2015年5月,某券商投资经理操盘认购上海云峰集团发行的一年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数亿元,投资的理由是期限短,利率可观(年息7%),更重要的是,有绿地控股作为信用的隐性担保。

  值得一提的是,云峰集团发债的当时,绿地控股持股加托管,总体控制云峰集团54.5%股权。而且,云峰是绿地能源板块的运营平台,虽然以煤炭为中心的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利润率不高,但收入贡献曾达到绿地控股的1/3。

  根据资料,云峰集团是由上海农委和建委共同设立的上海绿地资产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绿地资产控股”)承接。上海农委和上海建委也是绿地控股的源头。经过多轮股权演变,绿地资产控股、上海绿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绿地控股子公司)和云峰集团员工持股会,分别持有云峰集团34%、20.5%和45.5%的股权。

  与此同时,绿地资产控股和绿地控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2009年12月,绿地资产控股与绿地控股签订委托经营协议,将所持云峰集团34%的股权全权委托绿地控股管理。当时,绿地控股对云峰完成了绝对控制且合并财务报表。

  据媒体报道,上述投资经理认购的这期债券,由浦发银行承销,认购人主要由国有银行、上海的基金和信托组成。考虑到能源行业这两年形势多变,为了打消投资者的顾虑,于是引入提前兑付条款,触发条件是云峰集团财报负债率突破85%。

  绿地与云峰“分家”

  然而,令该投资经理“心头一紧”的是,来自绿地控股2015年10月底的一则公告:“由于能源已不再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产业,故当初股权托管的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同意绿地控股与绿地资产控股解除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协议解除后,云峰集团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言外之意是,绿地将与云峰集团“分家” ,因为能源产业没能成为绿地控股的辅助,反而成为绿地营收的拖累。

  协议解除后,也就意味着,云峰集团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消息一出,银行立即进行一系列的收贷。而银行授信停止后,云峰资金开始紧张,部分到期贷款逾期,银行又群起提前收贷。

  接下来几天,云峰发布的三季报负债率突破85%,私募债回售条款触发,包括上述投资经理在内的持有人也有了挤上“救生艇”的资格。2015年11月5日,他们不约而同选择行使回售权,期望2016年2月1日收到兑付的本金和利息。

  然而,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中的事发生了。2015年,云峰集团分别在1月、3月、5月、7月和9月共发行了5期私募债。2016年1月22日第1期私募债要兑付8000万元利息,云峰只能违约。2月1日,第3期私募债持有人也未能完成回售。事态的严重性超出债券投资人的想象。在发行第3期债券之后,云峰又债券融资20亿。据披露,目前,云峰未兑付的债券余额高达66亿元。

  那么,由于云峰大额融资的时间点,还是在绿地控股期间,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为此,据媒体报道,目前投资者维权行动已经展开。主承销人浦发银行已经召集债券持有人举行了四次会议。云峰负责人与会,但并未给出解决方法。

  据媒体报道,云峰负责人当时坦言,2009年,“云峰股权全权委托绿地控股管理”的协议已经在2014年到期。而上述官方说明中称,“协议约定托管自2010年1月1日起生效,未约定托管终止期限。2015年10月,绿地资产控股与绿地签署《股权委托管理解除协议》,解除对云峰集团34%股权的委托管理”。

  绿地控股2015年中报显示,经过连续两年的亏损,绿地资产控股和员工持股会投入云峰的股本金是负的4亿元。这意味着云峰账面上已无资产可供清偿。此外,在与绿地“分家”后,2016年1月,云峰集团三个资产项目也被绿地控股转让,包括上海普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绿地云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盈置业,折合价值约11亿元。

  防范处置“债券违约”

  业界分析认为,对于云峰债务违约事件,绿地控股在信息披露上不及时,也多少给投资人带来不利。据云峰高管披露,托管协议已于2014年到期,而绿地控股延迟了近一年多才进行披露。在延迟披露期间,云峰用债券工具进行了大规模的筹资活动,目前这些债券所筹资金去向成为了债券投资人的关注焦点。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记录显示,2015年7月和11月,绿地控股分别以5.6亿元、4.2亿元竞得上海云峰警虹经纪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云利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2016年1月,云峰集团三个资产转让项目的交易方也是绿地控股。而这些交易的时间刚好“凑巧”地发生在云峰崩盘前。

  对于当前市场上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违约是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运作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中国证监会背景监管局机构监管一处吴伟央认为,“要建立一个真正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市场化、法治化的的违约应对处理机制。”

  (国际金融报记者 潘洁)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