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俊

  网易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净收入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8.2%。参照此数据可以得到的年度财报信息为:网易2015年净收入228亿人民币,其中形成结构性支撑的业务为游戏、广告与邮箱/电商的三大业务增长。参照披露的数据来看,网易2015年第四季度的游戏收入为55亿人民币,广告收入为6.1亿人民币,邮箱/电商与其他业务收入为17.91亿人民币。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最早起商业化势头的前沿先驱,就是门户。早在2000年时候,新浪、网易、搜狐先后上市,因而2000年被称为“门户元年”。与之相比,搜索业务、电商业务、视频业务等后续极为火爆的业务,在2000年全都面临不够成熟的外部商业环境。举例来说,搜索业务在新世纪面临的困境是可搜索结果太少,网站数量与网页数量较少,且用户利用搜索寻找内容的习惯尚在萌芽期;电商业务在2000年几乎是概念性的产业(当时已经有电商网站),帮助阿里巴巴崛起的C2C淘宝尚未问世,而刘强东的京东商城还停留在实体门面的阶段,支付环境与物流配置更是极为原始状态,远不够支撑产业规模提升;视频业务在2000年时可以被无视,那段岁月中国互联网还处在调制解调器与ISDN的带宽过渡期,流量传送速度低下的基础科技条件,让网络看图都变得极为艰难,更别说在线看视频(参照那时候的带宽水平看视频的缓冲时间可能是几天或者几周)。

  在诸多客观环境与条件的限制或者推动下,门户网站收割了中文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波人口红利,促成门户网站业务规模成长的主导驱动力可以划分为源于用户的绝对驱动力与源于竞争的相对驱动力。从用户角度来说,进入门户网站可以获取到免费资讯(门户网站利用广告变现,不同于传统媒体需要付费购买报纸或者杂志的前端变现方式);从竞争角度来说,门户网站传送资讯的主要文字内容,与其他互联网业务相比,文字资讯成本更低,对带宽与外部配合条件的需求也更低,更容易形成爆发力。

  然而,门户网站恰是十多年后的互联网产业中,赚钱极为艰难的“异类”。话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经历十多年的摸索,各个分支线均渐入佳境,变现方式也呈现多元组合趋势,在此宏观格局下,门户网站却仍然秉承资讯内容价值的初始宗旨显然在商业加速度上处于劣势。

  在这里,仍然需要将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大门户列出来做业务结构的比对:

  新浪:门户是基础业务,除了门户之外,新浪并未真正意义在任何其他方向有过顶级的商业化产品问世,唯一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是新浪微博,却在商业化道路上举步维艰(截止到阿里巴巴入局之前,新浪微博长期赔本赚吆喝,赚回来的钱还不够运营成本),而今伴随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的合作深入,微博开始盈利,但这依旧无法掩饰新浪作为老牌门户创新性上的艰难;

  网易:门户也是基础业务,但网易的商业化道路至少有三大核心亮点需要提及:其一,网易认知到门户基于流量与广告变现的局限性,早早就发力于游戏业务,而今游戏业务是网易的现金流源泉,也是四大门户中仅次于腾讯的巨头;其二,网易对商业创新的把握可谓炉火纯青,无论是小众产品Lofter,抑或普众产品云音乐、云笔记、有道体系等,均在产品价值捕捉与定位上值得表彰;其三,网易在移动时代来临时的前瞻性布局极具侵略性,如果单纯以移动格局来说,网易的移动产品面宽度堪称领先;

  搜狐:除了门户基础业务之外,在娱乐与视频业务上付诸极大的投入,但可能是娱乐与视频业务的格局特征(高版权成本、高服务器成本、高带宽成本),外加视频变现模式的限制(广告、会员与增值业务、版权分销),搜狐的探索与产出颇值得敬佩,却与任何一家互联网视频业务公司一样,这条事业线尚无法提供足够充沛的商业利益回报;

  腾讯:是一个极为奇葩的门户,对腾讯来说,门户反而不是核心业务,基于社交起家的腾讯,利用桌面IM的流量分发能力,为腾讯门户崛起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话题仍然回到腾讯,腾讯的游戏业务量还远在网易之上,而且把握住了微信这一移动端第一入口级流量,以及手Q这一未来95后的入口级流量。

  四大门户的格局,基本能让行业研究者看到一些共性,也能产生一些启示:首先,门户能养流量,但门户的流量与广告变现方式远不足以支撑商业规模爆发力形成;其次,如何基于门户的强大流量,形成多元化组合的变现方式?是门户们需要思考而不是回避的问题;再次,“生态”的价值可以看作门户“平台”的价值升级版,利用合适的机会将“门户”的流量贯通,会形成更为磅礴的利益回报。

  最后补充一句:门户的时代,可能真的处在分水岭,就在本周,业内极为爆炸性的信息是雅虎正在寻求业务出售——雅虎何许人也?对中国用户来说,早几年就关闭中文雅虎的这家公司似乎就是一个名词而已,但对全球互联网来说,雅虎是门户的图腾,当美女CEO梅耶尔玩了几年都无法让雅虎走出困境时,如何重新定义“门户”,以及“后门户”时代的创新,值得中国的门户们积极寻求真相。

  (作者系牵牛信息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