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7日讯 (记者 苏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李扬2月16日在中国社科院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论坛”之“2016年经济形势座谈会--聚焦:新常态、新改革、新发展”上表示,“下一步财税金融改革将是重头戏。”

  他说,本轮财税改革基本停滞不前,财税改革还是“十三五”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李扬预测,从现在到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的财政赤字、中国政府债务会迅速地、巨额地增加,必须未雨绸缪。

  对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李扬说,目前大家只认可一句话,就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被高度金融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何落实、如何观察、如何分析?他说,现在这些问题是金融某种程度上过度发展造成的。这些问题不可能通过传统的加息、减息、增加货币供应、减少货币供应来解决。

  李扬认为,有关金融周期的问题也需要深刻研究,“金融市场狂泻之后马上导致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不平衡,于是就引致了微观主体的行为方式变化。企业过去是利润最大化,现在是债务最小化,全世界形成了螺旋形的紧缩状态。”

  他说,目前的金融周期凸显了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失灵的问题,已经采取的很多措施,如加息、减息、量宽、量宽退出,多不得要领。如何应对金融周期造成的经济危机,目前还没有经验。在这一点上,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所以必须探讨金融改革的新方向,这也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战。”李扬建议下一步金融改革,要结合“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五大发展理念,不能就金融讲金融,而应以实体经济为导向。“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当前的金融体系中最明显的短板是绿色金融,因此“十三五”金融改革应该补短板,金融体系应考虑如何支持创新、支持结构调整。

  李扬表示,尽管金融活动纷繁复杂,但是,在这个水乳交融的过程中,其作用最终只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充当媒介。因此,所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上指的是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而所谓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无非只是要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离开这一点,无论是讨论金融的产业归属,还是去研究贷款的难易、利率之高低,都会误入歧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金融改革的根本目标。”李扬说。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