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孩子上学的原因,离开居住了六年多的伦敦回到国内。落下脚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学校附近租套房子。然而租到满意的房子着实不易,当位置、楼层、朝向、物业、价位等一大堆变量齐齐涌来的时候,让习惯了数据分析的大脑都应接不暇,焦头烂额间甚至开始迁怒为什么彭博不能提供一套有关这些数据的分析模型。
个人搬个家还如此费心费力,更别说一家拥有二十多万员工的大型跨国银行总部迁徙了。目前汇丰银行就又卷入了搬家的传言,虽然他们真的可能有专门团队做出模型来分析每种可能的搬家计划的利弊,但现实中的需求要完全超出数字体现的含义。最新的传言是汇丰可能搬到美国去,因为那里的经济规模足够大,而且监管规则有利于大型全能银行。
而在与美国传出“绯闻”之前,汇丰一直与香港眉来眼去,毕竟汇丰曾经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将那个亚洲金融中心作为总部所在地,也算熟门熟路。虽然是欧洲最大的银行,但汇丰银行并非英国土生土长,这点从公司的名字“HSBC”就能看出,因为直译的话这家银行的名字是“香港上海银行公司”,其东方血脉可见一斑。作为殖民时期的产物,汇丰的总部之前一直在香港,直到1993年作为收购英国米特兰银行的条件,才将总部从香港迁至伦敦。
在伦敦20多年中,其位于金丝雀码头的尖顶大楼,已经成为伦敦新金融城的标志建筑,也被看作是英国上世纪末“金融大爆炸”的丰碑之一。当然,汇丰在伦敦发挥的并不仅仅是地标的作用,还包括数万高薪的就业岗位,以及随之带动的住房、交通等消费——有哪个城市不喜欢这些有钱的银行家呢?尤其是考虑到公司还要向总部所在地政府,为其全球资产负债表缴纳高达15亿美元的税金。
不管是美国还是香港,汇丰摆在纸面上的吸引力,也正是银行对英国抱怨颇多的地方。
对于汇丰来说,搬家看上去有着充分的理由,一方面银行家们要顺应市场的召唤,鉴于亚洲创造出银行将近八成的利润,相比英国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搬回香港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另一方面,汇丰又一直在抱怨金融危机后,英国的监管环境对银行充满了敌意,不但监管越来越严格,银行税也一涨再涨,而美国的监管则要宽松得多。此外英国在欧盟内地位的不确定性,以及英国要求银行把零售和投资业务分离的新规,也都成了汇丰对自己的未来重新思考的部分因素。
不过虽然汇丰搬家的声音再起,可是事实上这更像是一种施加压力的手段。其实汇丰的规矩是每三年就对其注册地进行一次评估,而在2013年银行的管理层还再一次排除了将总部迁往香港的可能性,并强调称,尽管面对欧盟限制银行业奖金新规的威胁,但该行仍致力于把大本营留在英国。再往前追溯会发现在2010年,汇丰曾警告称,如果英国政府任命的银行业委员会决定大型金融集团应被拆分的话,它很可能会将总部迁至国外。而几个月后,时任汇丰银行总裁欧智华就宣布取消把总部搬回香港的计划,决定让汇丰总部仍然留在伦敦,全然不顾北京此前对汇丰总部再度搬回香港的计划表示赞赏。
因此几年来汇丰搬家已经成了一种肥皂剧,每隔几年就要出新的一季,而每季的大解决似乎都是政府让一点步,银行也扎根不动,观众们则等着两三年后拿别的地方当谈判筹码的下一季开演。
当然,我要是敢在搬家的问题上如此反反复复喊“狼来了”,估计早就被房东和中介联手扔进黑名单,可汇丰在两边要价的问题上显然有更多的筹码。而且一个大型机构的搬迁并不只是涉及到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成本这么简单——即使个人搬个家都是一件让人烦透心的事情。在学期已经过了一半时候,纠结于各种条件中的我仍没有找到并租下心仪的“学区房”,因此搬家计划仍处于“处理中”的状态。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和汇丰纠结的搬家比起来,实在算不上什么。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