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1日01:4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挑战呼唤监管转型 创新释放金融活力

  资本市场迈入“改革大年”

  1月8日至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证券报、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届(2016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仍是重中之重,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遇将来自于制度改革推动的流动性释放。当前应积极探索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注册制将改变市场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度)》表示,2016年将迎来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大变革。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表现为双向爆发式增长,资金供给超过总需求。市场融资功能显著增强,市场规模大幅扩大,新股发行速度将明显加快。

  “不能因为出现危机改革就停止,还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资本市场不是单纯的融资工具,也不单纯是资产池,在大国金融结构里,资本市场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它也有助于人民币走出去。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对此强调,中国如果只发展制造业不发展大国金融,不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来是扛不住贬值压力的。中国一定要成为金融强国,直接融资一定要超过间接融资。他警告说,虽然现在直接融资方面最成功的只有英国和美国,但如果我们没有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将来跌倒就会爬不起来。

  “在未来5年,中国金融将从间接融资走向直接融资。”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肯定了直接融资的重大作用。从目前数值来看,贷款占全社会融资的比重在持续下降,预计未来5年这个比例会下降到50%以下。

  资本市场迎来“改革大年”不禁成为业界专家的共识。《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度)》介绍了“改革大年”所面临的宏观环境:预计2016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更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6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建设所处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为中性略偏多。

  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上海重阳投资总裁王庆判断,从2014年11月份利率下行周期开始,经过2014年、2015年五次降息以后,2016年利率进一步下行趋势肯定还会继续,但下行的空间应该要比2014年、2015年要小。2014年、2015年五次降息,2016年最多两次降息。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今年很多改革举措会加快,包括资本市场领域一些制度的改革。管清友认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机遇将来自于制度红利推动流动性释放。当前,第一次面临流动性十分宽松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有多个池子分流流动性。其中,注册制的推出会起很大作用,股市将成为重要的吸纳融资的场所。

  姚余栋指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是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发展多层资本市场要着力于化解银行的风险。在改革对策方面,银行体系和整个债券体系可以找到化解风险的很好的工具,即优先股。

  风险挑战呼唤监管转型

  “2016年将会有更多的风险挑战和困难。在新常态下,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将呈现跨境化、国际化、系统化的特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表示,资本市场的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不能采用简单的方式,要综合治理。

  “当前应该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加强基础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高效和有弹性的监管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赖小民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主席贝多广进一步强调,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前首先要成为国际的投资货币,这是比贸易本身更大的挑战,最主要就是挑战中国的资本市场,挑战中国的金融体系。贝多广认为,现行“一行三会”的监管结构确实对今天的金融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已不适应现在的形势。该监管结构是分业监管背景下形成的,而现在混业经营趋势越发明显。

  赖小民建议,下一步应提升监管的高度、深度、厚度和宽度,强化功能性监管,提高资本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事先建立常态化的跨部门、跨机构协同机制,做好紧急预案。实现跨境监管,将跨境资本纳入监管,合作建立金融监管体系,积极参与金融监管国际协议的制定和修订。运用电子化手段提升监管的密度,高效跟踪测试分类信息加大监管,提升监管的有效性,还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

  曹远征也建议,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监管的机制,央行发挥协调能力,监管要转变成功能性监管,而不仅是机构的改革和合并。

  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当前金融监管跟不上市场发展。要克服监管当局的地盘意识,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明确产品法律关系和功能属性,实行功能监管。让银行理财产品归位公募基金。还要完善中央地方双层金融监管体制,吸收存款、公开发行证券、办理保险的金融机构和信托公司归中央监管,不吸收公众存款的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可以归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中央银行负责对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指导。

  对于股票发行制度的监管改革,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注册制的推出是毫无疑问的,但必须慎重。在监管体系和各方面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完全的注册制可能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对于事先审批变成事中和事后监管,应该提出很大的要求,如怎么事中发现问题,怎么事后进行监管等。同时,交易所要转变,要加强交易所的独立性。 

  金融创新释放增长活力

  “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核心实际上是创新。”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逢明表示,创新是金融的生命力。“十三五”期间,金融创新将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态势。

  “现在一般的银行存款产品,从负债管理来讲,实际上已经很难吸收到,所以银行推出了大量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有很多是投向资本市场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这三个市场要联接到一起创新。”宋逢明表示,中国的传统金融以间接融资、银行体系为主体,即便传统银行的业务很简单,也与资本市场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

  贝多广指出,在未来五年中,中国金融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介绍,国务院即将发布“2016到2020年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这预示着未来5年普惠金融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机遇。

  吴晓灵表示,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对于下一步的金融创新,她提出了几条建议。

  一是创新公募基金产品,满足中间层次投资者需求。据介绍,目前,公募基金投资标的范围过窄,私募基金投资门槛过高,是当前难以满足中间层次投资者的需求的主要矛盾。法律规定的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包括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等。应在公募基金投资范围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可以加大公募基金的收益。同时,要创新公募基金的品种,允许在一定比例内投资未上市的证券,同时提高投资人的门槛。除了已经上市的股票和债券外,还可以让其投资一些股权,或者是私募债,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的投资计划。但是必须有一定的范围,且一旦扩大了范围,投资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必须要加强,因而可以提高投资人的门槛。二是要发展股权众筹,让一般投资人参与企业创业。三是开放大额存款市场,给投资人一个投资高息存款的合法途径。吴晓灵表示,中国有许多经营债券的机构,苦于资金来源受限。如果能够开放大额存款市场,允许一些非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成为有限牌照银行,对于提供更多的投资产品是有益的。

  吴晓灵认为,必须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适应社会需求,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人权益。她介绍,当前,互联网金融中风险暴露最多的有两个领域:一是P2P,二是互联网理财。这两个领域由于社会对这些产品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以致难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因此,要正确引导社会对金融产品的属性认识,遵守法律红线,维护社会秩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