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9日01:4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徐文擎

   短期扰动因素复杂

   中国证券报:熔断机制周四晚被叫停,其为何水土不服?短期的极端行情是否成为中期较好的布局机会?

   吕长顺:中国版熔断机制的5%阈值有些类似吸铁石,一旦指数跌幅接近4%,则很快吸向5%;而再次开盘,个股就直接奔向跌停。所以,尽管熔断不是造成市场下跌的主因,却在实际表现中加速了股市下跌,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美国的熔断机制是与股市T+0交易、无个股涨跌幅限制相配套。所以在A股,一旦跌到5%,则意味着不卖股票则在当天再也没有机会卖出。一个正常的股市应当是可以变现的,没有流动性的市场会变成一潭死水。回溯历史数据,2015年股市振幅超过5%的情况出现23次,按照前述所说的磁吸效应,如不及时暂停,可能熔断会成为常态事件。

   不过,一般短期极端下跌都不会持久。一旦下跌因素消失,则股市就会出现报复性反弹,所以短期下跌,对优质且估值低的标的来说是中期布局的好机会。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等股市形成双底之后再进场。

   唐祝益:T+1日交割意味着,如果出现触发第一档阈值熔断的情况,市场在恢复交易后,理性人基本不会去做与市场此前方向相反的交易,而必须做出与市场同向的选择。因为买错了不可再卖,尤其是在需要流动性的情况下,卖出成了唯一选择。再加上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行为的趋同性强,而5%和7%两档仅差两个百分点,在第一档熔断后极易触发第二档熔断,实际情况证明了这一点。美国是3档熔断,每档间隔较大,同时T+0的交易制度让投资者保存了一定观望甚至反向交易的动能。

   短期的极端下跌为优质标的提供了较好买点。但是考虑到海外压力仍大,市场扰动因素较为复杂,建议投资者短期谨慎观望,多看少动。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是否成为A股今年的核心风险?

   吕长顺: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造成市场一定程度恐慌,甚至国际金融市场也出现一定程度动荡。我们判断,首先,不排除短期内人民币继续贬值,这是由国内国外多重因素造成的。但长期来看,人民币应当保持升值,因为货币可以看作是以国家信用发行的股票,人民币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美元背后是美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6.5%以上,美国是3.7%左右。从长期来看,5年至10年以内人民币会保持坚挺。同时,央行称有能力保住人民币币值稳定。

   唐祝益: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处在上升通道;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市场表现有所恐慌,但随后人民币汇率稳定下来,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场情绪。2016年元旦后人民币再次快速贬值,4个交易日贬值1%,超出大家预期,对于贬值幅度和速度,投资者并没有心理准备,这是造成急速恐慌的主要原因。如果监管层能做好预期管理,让市场提前对全年贬值的幅度、速度有一定预期,并提前释放一部分风险,可能情况会有所改善。

   A股底部为时不远

   中国证券报:有人认为,资产荒将在一季度持续,这会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这部分增量会由哪些资金构成?

   吕长顺:从投资角度看,目前国内可以投资的产品种类非常少。首先,过去居民热衷于配置房产,但由于房地产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房价不再大幅上涨,房产投资价值打折扣。其次是实体投资,目前很多资金从传统行业撤出,但由于每个行业投资都是有壁垒的,不熟悉的买卖不能做,所以现在从传统行业撤出的资金,很难寻找到高收益品种,而债券市场投资和货币基金收益率普遍不高,所以这些资金最好的去处是股市。

   唐祝益:资产荒将维持较长时间,而且还会加剧。因为基础资产的收益情况短期不会好转,而其他高收益率资产接连出现问题,房地产成为目前一般百姓投资的首要之选。资产荒导致风险偏好增强,促使银行理财、保险资产,甚至实体企业在做资产配置时,必须有部分资金配置到股市中,这是距离A股底部为时不远的主要原因。

   中国证券报:如何判断一季度市场走势?哪些主题可以把握?

   吕长顺:一季度可能是先抑后扬。沪指已经二次探底,一旦沪指跌破3000点,则会引发市场恐慌,会砸出一个大底。与前期的2850点一样,构成双底结构的概率很大。如果这次跌下去,最好的投资标的是次新股。

   唐祝益:政府倡导供给侧改革,支持力度较大,关键看过剩产能以什么方式退出,是否有实际转型成果可追溯。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黄金是重要的投资方向,人民币贬值、地缘政治问题导致大家对黄金需求增加,全年黄金都会有比较不错的投资机会。

   我们一直在关注中国消费的两大趋势,一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二是新生力量的新型消费方式。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医疗、旅游、文化娱乐、体育等领域必然随着需求推动快速成长。没有物质短缺记忆、伴随互联网长大的新世代已经开始成为消费另一股主力,他们呈现出个性化、小众化的品牌消费、娱乐消费趋势,这给很多新公司、新商业模式提供了发展机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程祖灏 SF09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