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汪亚)2016年A股首个交易日,也是熔断机制正式实施第一天,大盘就遭遇“实盘测试”,有暴跌带来的无奈感,还有对熔断机制作用的质疑声,市场人士在第一时间进行解读。
对于昨日的暴跌,海富通基金分析指出,5%以上股东减持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左右,万亿解禁洪荒冲击A股,市场担心供求失衡;其次,2016年首个交易日,两岸人民币汇率盘中再度下挫,结合此前人民币贬值集聚的效果,市场集中进行反应;第三,年初伊始,机构投资者有调仓换股的需求;第四,宏观经济数据持续低迷,中国12月财新制造业PMI连续第十个月低于50荣枯线,经济增速的不乐观,影响市场做多情绪。
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则认为,减持压力主要不是来源于主板,主要是来源于创业板和中小板,这些公司整体估值偏高。还有一些是高估值的,比如现在市场上有些1000倍市盈率的股票很多,这些股票危险比较大。
当暴跌遇上熔断机制,2.5个小时的交易时间里,3.9万亿市值缩水,那么,熔断机制给市场带来的究竟是“冷静期”还是进一步恐慌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熔断机制的实施对流动性需求造成了一定影响,市场参与机构为了备兑赎回资金需求而被动减仓,因此可能加大调整幅度。虽然熔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险,但机制本身并不是市场下跌的主因。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暴跌有其深层次原因,除了技术层面的调整以外,元旦期间,负面新闻的夸大和炒作给市场带来了恐慌。而熔断机制实施的首个交易日,恰恰发挥了部分闭式、休市的作用,其带来的隔夜效应将有效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
华夏基金阳琨指出,从昨日下跌的状况看,领跌的股票以创业板为主,部分原因可能是市场获利回吐,因为基本面并没有特别利空出现,投资者情绪波动还是主因,而这与熔断机制并无内在联系。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新年首日触发的“熔断”并不意味着将成为“常态”。作为熔断机制的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汇聚了大批优质大盘蓝筹股,不仅体量庞大,而且本身估值相对较低。从这个角度而言,触发熔断并非“大概率事件”。
今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市场对新规则需要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邓舸指出,熔断机制对稳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作为舶来品的熔断机制,有专家学者认为其在中国的发展似乎“水土不服”,邓舸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