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想上的雾霾不除,空气中的雾霾不可能根除。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杨伟民今日(1日)上午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意见》)如是表示。杨伟民在会上对绿色发展背后的思想和逻辑进行详解,他强调要在思想深处树立人与自然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北京连续多日强度雾霾围城,1日上午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级别,且有趋浓态势。雾霾,也因此成为今日国内外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这样的昏黄、暗黑,空气中弥漫着特殊气味的上午,杨伟民如约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新浪金麒麟论坛。而他此次发言的主题,正是绿色发展。

  杨伟民表示,绿色转型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各方对改革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也是“问题逼的”。

  在他看来,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很好的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改善上,改革开放之后,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却没有处理好民富国强与中国美丽的关系。

  “空气不那么清新了,水不那么清洁了,土壤不那么肥沃了,甚至有毒了,生物多样性也遭到破坏。”他说,我们提供工业品的能力在增强,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在减弱。这种情况下的民富国强,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我们需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今后发展中,必须处理好三者协同推进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在他看来,绿色转型,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一方面,要从思想深处改变观念,开发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另一方面,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解决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权问题,解决生态产品的生态补偿问题。

  事实上,《意见》第五项“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第一条就是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具体而言,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意见》还提出,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杨伟民表示,加快主体功能区发展,十三五规划用了413个字,这说明越来越重视主体功能区这件事。在他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认识提高,但更重要的是“问题逼的”。

  他解释称,要区分经济开发战略与空间发展战略。经济开发战略,是促进经济均衡,缩小区域GDP差距;而空间发展战略,要考虑经济经济与人口的均衡,经济、人口与环境的均衡。

  目前针对北京正在进行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措施,也是“不得不疏解”。杨伟民表示,就是因为过去没有根据主体功能区战略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出现失衡。

  “6400平方公里的一半已经变成了水泥板,就是建设用地,”他说,最后不得不面临超采地下水、限行、限购等问题。如果其他的大型城市,什么功能都要,人口就会过来,水泥也会过来,汽车也会过来,城市病就会过来。

  也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意见》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

  杨伟民认为,另一个造成失衡的原因,是空间治理缺位。一直以来对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调控和治理,总体是按照产业、行业、领域进行的,落实到实际存在许多不匹配的情况。比如有的地方要地要资源、不要人,再比如垃圾随意填埋等等。

  再如,杨伟民提及,在全国范围内一刀切的限制某个产业,这也是不合适的;生态保护按照资源总类分割,也缺乏在一定空间的统筹保护,以及缺乏对污染物防治的联动。而建立空间治理体系,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他表示,实现总目标,要完善纵向改革,也要完善横向治理。从目前治理能力出发,从市县出发。目前推进的多项试点工作,今年内就能推出。

  另外,他还对部分地区以“欠发达”为由要求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现象表达了态度。“欠发达地区,是我们从国外借用过来的概念。欠发达对一个国家来讲是适用的,但对一个地区而言不一定适合。”杨伟民说,不同地区各自承担主体功能不一样,GDP等经济指标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今后还要继续差距,但主要不是缩小GDP总量和速度的差距,而是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方向是不限制人口流动、不过度干预资源配置。

相关阅读

0